• 2024.01.27
    星期六

美澳研究新法不用糞便樣本 大腸癌檢查驗尿即可

[2024.01.27] 發表

【明報專訊】大腸直腸癌是癌症當中相當高發且致命的,並在年輕人群體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是治療,以往需要檢測糞便潛血,然而收集糞便樣本,對許多人來說是頗困難的,有些人寧願不這樣做,使得大腸癌的檢測在健康檢康的比例中都偏低。現在,科學家利用腸內細菌,可以做為大腸癌的檢測劑,服用之後一段間,再驗尿就能檢測潛在癌細胞。

新阿特拉斯(New Altas)報道,南澳洲健康與醫學研究所(SAHMRI)、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找到一種獨特的大腸桿菌,稱為大腸桿菌Nissle 1917 (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 ),它有一種奇特的性質,就是特別親近癌細胞,經過改造後,它就可以成為檢測早期癌症的顯像濟。

EcN 大腸桿菌,是以它的發現者德國醫生阿爾弗雷德.尼塞爾(Alfred Nissle)命名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從一名德國士兵的腸道中分離出菌株,因為他注意到這名士兵似乎對席捲戰壕的痢疾具有免疫力。後來被證明,這種大腸桿菌可以阻止和對抗「壞」細菌的入侵,所以它是一種益生菌,能夠安全使用。

最近的研究則揭示了 EcN 的另一個「怪癖」:它非常喜歡腫瘤,尤其是腸道腫瘤。它會主動尋找這些腫瘤來依附,研究人員就利用的這種怪癖,來檢測腸道腫瘤的情況。

為證明它的效果,研究團隊利用腸癌小鼠進行實驗,也在臨床上讓人類大腸直腸癌患者口服,證明 EcN 能夠選擇性且牢固的定位腸道瘜肉。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雷德福德 (Georgette Radford) 表示:「研究人員對 EcN 進行了改造,它們在代謝後產生小分子的水楊酸鹽,這種小分子可以輕鬆地從體液中回收,並在體液中進行檢測。因此它會出現在尿液當中。」

在服藥後48 小時,分析尿液樣本中是否存在水楊酸鹽,發現接受治療的小鼠的水楊酸鹽含量,比基線高出五倍,證明那些水楊酸鹽是EcN所代謝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方法,就可用於早期非侵入性診斷癌症。

由於對EcN已經了解許多,所以研究團隊相信,它不會對人體有傷害。現在科學家認為,EcN甚至可以直接向癌症部位提供治療,或許經過改造後,在它吸附癌腫瘤的過程中,可以釋放某些物質來殺害這些癌細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