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星期五

書之異世界:異世界中和諧ソ科學

[2025.05.16] 發表
(圖二)
(圖三)

【明報專訊】6月12日是值得現代科學界紀念的大日子,1940年這一天,隨茯國麻省理工學院前副校長范內瓦.布什(Vannevar Bush)踏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富蘭克林.羅斯福握手,科技發展的軌[被徹底改變。這場歷史性會談令當時的美國總統意識到,戰禍當前,唯有聯邦政府主動投資科研、舉全國之力才足以救世。會面中布什動議成立的國防研究委員會主導了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往後的盡是以智慧和血構築的歷史。看完電影《奧本海默》而意猶未盡的話,可以閱讀布什的《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圖二)。這份寫於1945年的報告,被譽為科學政策論述的開山之作,在2021年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後,迅即引來中國科研界的關注。

科學進步與「和諧」背道而馳

布什建議美國聯邦政府不應因為戰爭結束而撤銷科研資助,反而該持續提供制度化支持,《科學:無盡的前沿》揭示了始於戰爭的體系改革如何演變成推動科技進步,以及戰後和諧發展的引擎。布什的觀點深具啟發:一個社會若想繁榮,就必須讓科研、教育體系和產業應用形成良性循環。這觀點與筆者之前介紹過的陳之藩教授的想法可謂一脈相承,站在歷史的轉折點,此書無論對中國還是歐美的科研,都是一聲警世的洪鐘。

想到本地的科學教育,今年是第10年、也是我最後一次帶隊參加聯校科學展覽(JSSE)。展覽已舉辦至第58屆,籌委會全由中學生組成,據聞他們每年都要為活動資助奔波籌款,一切得來不易。有年我和學生同時參加JSSE及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暑假忙得不可開交。iGEM比賽回港後,其中一名學生參選加入JSSE籌委會,翌年展場上以幹事身分現身,西裝上別茞梒智郅x的襟章,英姿颯颯。信知熱心科研與科學展覽的學生終非池中物,轉眼5年已過,懸壺濟世之日可期了。

今屆聯校科展的主題是「和諧」。天地玄黃,萬物的本質應是和諧,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發展的軌[往往與「和諧」背道而馳——科學的進步尤其如此。曼哈頓計劃以外,現代科技如雷達和抗生素的量產技術均始於戰爭;中世紀的「地動說」、「天動說」之爭,何嘗不是一頁染血的篇章?

對科學影響保持清醒

漫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圖三)由日本漫畫家魚豊(Uoto)創作,書名原文「Х」與「地」、「血」、「知」三字同音,書中蘊含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思辨,科學愛好者不能錯過。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出版,讓「地動說」得以成書。直至半世紀以後,伽利略的研究讓「地動說」得到關注,可是後來亦被軟禁,謠傳他在被逼放棄主張時沉吟了一句「但是,地球依然在轉啊」。

《地》則虛構了在哥白尼以前的一群人冒死追求真理和守護知識的故事。故事當中有學者,也有不識字的凡人,但同為禁書中的行星同心圓而荌g。抬頭看茯麗的星空,為了保存真相或將它傳播開去,眾人不惜為此犧牲。時人所相信的「和諧」,在他們眼中毫無道理,以觀察和計算得出的、可被重複驗證的證據去推翻錯誤的知識,找回真正的秩序,才是科學精神的本質。

《地》提醒我們,科學是為了解釋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生,我們要有堅守信念的勇氣;《科學:無盡的前沿》則告訴我們,科學最終應服務於人類的福祉,啟導我們要有貢獻世界、建設社會的智慧。研習科學,我們追尋的應是「天地人」的和諧,探索自然規律之餘,更要思考人類與萬物如何可持續地共存;既對真理保持虔誠,又對科學的社會影響

多維思考應對挑戰

全球暖化、能源危機、戰爭陰霾、人工智能與生物科技的倫理困境……當下世界的挑戰多不勝數,我們需要的正是一種多維的思考模式,抱持茧畢X科學與人文、真誠與善良的和諧精神去沉蚗章鵅C要像地動說支持者一樣堅定不屈,亦要具備如布什和那個時代的科學群英的前瞻與洞見,以典範轉移改變世界。

最後,讓我引用AI模型DeepSeek向大家呼籲的一番話作結︰

和諧不僅是本屆JSSE的主題,也應是引領我們的北極星。願《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與《科學:無盡的前沿》這兩部跨越時空的作品,能為學生打開一扇窗,看到科學背後更廣闊的人文天地,思考我們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畢竟,最好的科學,永遠是那種能夠在真理與價值、創新與責任、個人與群體之間找到和諧平衡的科學。

我沒有補充。

■阮文略

(中大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中學生物科教師、圖書館主任。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文學新秀獎、磨鐵詩歌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等,詩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於海外發表。最新詩集為《物種形成》?)

文:阮文略

圖:Moor Studio@iStockphoto、網上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75期]

更多教育
人形圖鑑:在小巷遇到的人──讀《午夜降臨前抵達》
【明報專訊】前陣子的一個下午,我在台北某間大書店隨意逛逛,時間不趕,世界上沒有緊急的事情等荍琚A我也沒有什麼書必定要看,大概這是逛書店最完美... 詳情
潮看文史:俚(lei5)語(jyu5)
【明報專訊】2024年Google香港搜尋排行榜,「熱搜用語」榜首是師長大抵會「黑面」的SLDPK。這類語言受歡迎並不奇怪,皆因俚語(尤其髒... 詳情
見聞識玩:「中國神獸」斑鱉
【明報專訊】斑鱉(粵音別)被指為「世上最孤獨的動物」,至今已知存活的不足3隻。然而,傳統中的斑鱉屬於神獸,象徵長壽和吉祥。 ■玩一玩 ... 詳情
【明報專訊】「尊業」,應為「專業」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 詳情
奇趣中華:中國名勝白山黑水
【明報專訊】長白山、黑龍江可統稱為「白山黑水」,它們的名字與天然環境及顏色有關。 長白山不止白色 長白山因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