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8
    星期日

美大豆業:無法想像中美沒長期協議 稱不能忽略中國市場 冀秋收前兩國磋商有成果

[2025.05.18] 發表
美國大豆業代表Morey Hill(右)及Jim Douglas(左)首次來港,二人分別來自艾奧瓦州和印第安納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到訪前者。縱使中美政府相處不一定好,Hill希望民間可保持開放及具建設關係。(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中美正展開新一輪貿易磋商,日前訪港的美國大豆業代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盼中美能達成長期協議,倘若磋商不果,全球經濟都難以持續,「無論對行業或美國本身,(無協議)都是不能想像的」,冀今年秋收前有實質進展。他們憂慮,今次衝擊較2018年貿易戰更嚴重,提醒美國大豆雖有探索其他市場,但不能忽略中國今時今日仍是美國大豆最大出口市場。

明報記者 林勵

稱90日關稅暫緩期很短

美國大豆協會董事Morey Hill及美國大豆基金會董事Jim Douglas本周隨美國農業部組織的考察團訪港,並參加國際食品餐飲展和會見潛在買家。Hill說,上周日(11日)晚抵港,翌日起H看到中美互降關稅90日的新聞,「當然十分歡迎,不過這周待在香港,大家(大豆農民)平靜下來一點,因為意識到對貿易協議而言,90日是很短的『窗口』,問題也很複雜。」

美洲出口大豆以南北劃分兩個周期,首次來港的Hill解釋,美國大豆一般4月至5月種植,約10月收割,買家在秋季下訂單並安排出口;南美周期則相反。

華購大豆量 美僅次巴西

美大豆五成輸華

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大豆進口國,次於巴西,中國海關上月數字顯示,美國大豆進口量按年下跌三成。Hill解釋,即使無關稅戰,初夏本身並非美國大豆對華出口的主要季節,目前數字未反映秋收規模。他說,大豆生產周期不能短期內調整,農民近月只能緊張地觀望,「唯一可以做的是繼續播種,希望到收割時節(中美磋商)會有更實質進展」。

中美貿易摩擦已非首次牽連美國大豆,2018年貿易戰中國提高美國大豆關稅,實質稅率達42.5%。Hill形容現G似曾相識,憶述貿易戰前中國購入約六成美國出口大豆,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才回升至約五成,「換言之損失了差不多10%市場份額,我們擔心如果今次達不成協議,會跌更多」。

Douglas補充,南美大豆因無額外關稅而較便宜,中國買家當季便會盡量在南美採購更多大豆,美國大豆訂單變相減少。

拓中國以外市場不容易

根據美國大豆協會數字,去年出口中國的大豆量仍佔美國大豆整體出口54%,協會亦呼籲美國政府取消對主要市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Hill說,協會過去嘗試開拓更多市場,但非一日成功,例如印度為保護農民,進入當地市場有一定阻力,「中國仍是全球最大買家,所以就算有人說(大豆業)要分散,仍不能忽略中國市場」。

兩人均說,90日暫緩關稅給各方信心,希望推動雙方政府進一步達成協議。Hill說,中美長期協議十分重要,若能達成繼2020年的第二階段中美協議,可令美國農夫安心,「至少有些終局,不需要每三四年再經歷一次」。美方過去批評中方未兌現第一階段協議額承諾,Hill相信透過磋商不會再發生。

問及希望雙方政府可做什麼,Hill說:「如果是理想世界,便應取消所有關稅。」Douglas則說,希望中方可買更多美國農產品,改善貿易逆差,美國就繼續購入中國製貨品。

至於90日後中美若未能達成協議,二人有何打算,Hill聳肩說:「我不知道。這是我最能回答的答案。」

(關稅戰)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