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安置政策帶動 穗一手樓成交急增 政府購房拆遷戶入市 天河一房票值逾億
【明報專訊】廣州上月一手樓交易創今年新高,但風光背後非因市G好轉,而是政府收購庫存住宅用作安置房,以及近月多區城中村拆遷項目展開,有拆遷戶手持房票(可兌換現樓的現金券)或以現金入市的安置政策推高交易量,例如本月初,天河區首次開出面額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一張房票,刷新全市紀錄,該房票並已被兌換用於購買房產。
明報記者 林迎
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天河分區透露,本月初首次開出一張面額超過1億元的房票位於環五山創新策源區項目範圍內。天河區政府指出,持有者目前已將房票兌換於購買物業,有效激活區域房地產市場。
除了這張大額房票,天河區目前正在推進的城市更新項目,都有一定比例的拆遷戶計劃以房票置業,例如柯木塱村「舊改」,就為受影響村民提供同區9個樓盤。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接收房票的樓盤成交量明顯更好,例如天河區正在拆遷的凌塘村,附近某樓盤今年首5個月僅成交20多宗,6月凌塘村舊改動工,當月該樓盤便成交148宗,該村周邊其他樓盤的6月成交量也同樣急增。
天河區上月千成交 九成月尾
數據顯示,上月廣州一手樓網簽交易6796宗,創下今年新高,當中天河區成交1074宗,其中僅在6月22日至30日便成交915宗。分析指出,成交量急升與政府的房票安置及存量住房安置政策有關,一方面是舊城改造及城中村拆遷項目啟動,拆遷戶持補償的現金或房票入市,另一方面是國家救市政策提出由政府收購存量私人住宅作安置房的推動。隨茈h年11月廣東省首筆收購存量住房用作安置房的專項借款資金落地廣州,截至今年5月,廣州已收購超過6000套存量住房(見另稿),6月天河區的逾千成交,當中一部分便是來自於政府收購,換言之成交量創新高並非市民入市意欲增,而是受政策推動。
業界:價低難減 納房票利好
廣州樓市在去年中推出救市政策後一度反彈,惟今年以來表現平淡,中原大灣區指數及廣州指數從1月起已連跌半年。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稱,廣州樓價已經很低,發展商很難再減價吸客,故被納入房票安置兌換範圍,對樓盤來說肯定是利好,「現在市場比較平淡,很多樓盤一個月可能只有個位數成交,如果被納入後,一個月能夠有幾十套的銷量,對項目將有很明顯的帶動作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稱,房票可推動發展商去庫存,亦使拆遷戶盡快安置,縮減過渡周期,同時穩定樓市,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