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經濟轉型 政府創機遇撐企業 回應輸勞關注 稱須支援人力不足行業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將於下月發表《施政報告》,昨到元朗出席第二場地區諮詢會。他重申本港正經歷經濟轉型,「有些人跑得更快,有些人要扶茪@起走」,政府會積極制定政策創造機遇,支援面對壓力的企業。對於勞工界關注輸入外勞已影響本地勞工就業,李家超承諾發展經濟同時會照顧勞工問題,並指部分行業更替導致僱員需要轉職,會影響就業情G。
暫收逾5500份意見書
李家超昨率領司局長到元朗一間中學出席《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約120名市民出席,歷時兩小時。李家超會後見記者,總結諮詢期開始至今共舉行約40場諮詢會,收到逾5500份意見書。
他表示香港處於經濟轉型期,外圍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機遇仍大於挑戰。他稱經濟轉型不能逆轉,「是打贏競爭對手的唯一出路,是使我們經濟更強大的必經之路」,各行各業的調整步伐不一,但更替之後將有進步。
近期勞工界促請政府檢視輸入外勞政策,指影響本地勞工就業,另一邊廂有商界認為開放輸入外勞太遲導致結業潮。李回應稱,政府發展經濟同時會兼顧勞工面對的問題,認為本港人口增長幅度小、面對人口老化,須保持勞動力確保經濟增長,支援人力不足的行業。他形容民生是微觀問題,要與宏觀整體發展對接,「(如果)每個就業機會、效益帶來更好收入,都令大家生活得更好」。
李又說,經過一個多月諮詢,認為社會重視北部都會區發展,認同以破格思維加快發展,可引入安全和具有效益的新建造方法及用料。
居民指將軍澳過分依賴鐵路
昨日諮詢會上,多名市民關注地區交通和發展問題。政府擬在龍鼓灘及屯門西填海建設「智綠產業港」,屯門居民劉女士指該區已有大量厭惡性設施,交通長期擠塞,居民「無路可行」,謂政府「虧欠」該區居民,促請當局填海前先改善交通配套。有居於將軍澳日出康城的市民反映,區內欠缺社區設施,並稱將軍澳長期依賴鐵路,早前港鐵將軍澳線故障令居民大受影響,希望長遠增加交通選項。
製造業反映銀行貸款取態有別
李整體回應稱,明白基建和交通配套對市民日常生活很重要,當局會重視。他比喻,政府制訂政策是「將大動脈盡量打開」,地區層面則是「微絲血管」,冀地區代表積極向政府表達建議,打通「任督二脈」。
部分出席者關注經濟政策,從事製造業的葉先生稱,儘管金管局已推出措施協助中小企貸款,銀行實際取態仍有差異,盼當局避免「落雨收遮」情G。任職金融業的何女士提及「數據過河」,認為內地已有先進金融系統,在本港建立同樣系統是浪費資源,惟企業若想將本港數據交予內地運算涉「數據出境」問題,盼政府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