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集體投票褫奪個別「丁權」 後正式立法
【明報專訊】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冼村是「有法可依的舊改第一村」,意指2024年5月實施的《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城中村改造專項地方法規,當中列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而奠定這個條例基礎的,正是「冼村經驗」。
在該條例頒布之前的2023年12月,冼村召開股東大會,以94%贊成高票通過收回「釘子戶」土地使用權。內地農村土地屬村集體所有,村民僅擁有使用權,與香港新界丁權制度類似,而村集體開股東會表谷泵^個別村民土地使用權,雖非冼村首創,但冼村的做法強調「程序正義」,包括事前公告、投票過程有公證監督、提供異議申訴渠道等,還需要報請天河區政府批准,並非「多數人的暴政」。「冼村經驗」的另一條,是「釘子戶」也只能得到與15年前一樣的賠償金額,並沒有因為拖延而增加。
冼村的相關做法後來寫入《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固定下來。這也是因為廣州城中村改造亟需加速,尤其中心城區大量城中村的情G全國罕見,廣州於2023年提出城中村改造「一年開局、三年攻堅、五年見效」,至2028年要基本完成52條重點城中村的全面改造。「冼村經驗」推廣之後,「釘子戶」再無博弈優勢,大大加快同意簽約的比例和速度,從而提升項目推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