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6
    星期三

廣島長崎原爆傷猶在 專訪應屆和平獎得主談願景
被團協:推進禁核武條約擴員 應對新威脅

[2025.08.06] 發表
廣島原爆圓頂館(前)已成為廣島原爆的當代紀念象徵,其背後一河之隔的長方形建築物即為陳列原爆資訊的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周宏量攝)

今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適逢今日是廣島原爆紀念日,《明報》國際組探討全球核風險上升。諾貝爾和平獎去年花落日本原爆倖存者支援組織「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被團協),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當時明言盼藉此警醒世人堅守「核禁忌」。被團協長年在日本國內外推動廢除核武,其新任事務局長濱住治郎(下圖)在上任前不久接受本報電郵訪問,表示隨荂m禁止核武器條約》2021年初正式生效,已向達成這目標「邁進了一大步」,今後將聚焦加強跟海外國家和組織協作,促使包括日本在內的更多國家加入條約,應對新一輪核威脅。

濱住治郎:條約進程標誌廢核武「邁進一大步」

在二戰末段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隨後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被團協是日本以至全球唯一支援原爆倖存者(日文稱「被爆者」)的全國性組織,挪威諾委會去年10月公布和平獎得主時,讚揚被團協「致力實現無核武世界,並透過原爆親歷者證辭,展示核武永不應再被使用」,其中被爆者的親身證辭更有助世人「描述、思考和領悟核武造成難以理解的傷痛」。濱住向本報稱:「被團協於核威脅日漸重現之際獲諾獎,再度喚起世界關注被爆者獨一無二的自身經歷。」

濱住表示,被團協1956年成立以來,致力在日本國內外展開尋求「廢除核武暨原爆受害國家賠償」運動,組織至今提供數以千計被爆者證辭、制訂決議和作出公開請願,且每年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及各和平會議。

聯合國從1970年代起提倡廢除核武,直至2017年7月才通過《禁止核武器條約》,2021年1月22日正式生效——該條約直接定義核武為「完全非法」,要求各國禁止擁有、研發、儲存、轉移及威脅使用核武,擁核國則應逐步銷珖眭Z。濱住形容,條約進程標誌荋翹o除核武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然而,環球安全局勢複雜令核風險近年不降反升,在擁核國或尋求發展核武的國家眼中,核武既是對自己的「護身符」,也是威懾他國的利器,令廢除核武運動工作難上加難。儘管《禁止核武器條約》已有94個國家簽署,且有73國批准,但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多個核武國,以及依賴美國「核保護傘」的歐洲和東亞國家都沒有加入——就連原爆受害國日本也連續3次拒絕以觀察員國身分出席《禁止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會議,包括今年3月的第三次,外相岩屋毅當時承認日本安保環境嚴峻、不得不依賴美國延伸威懾保護,正是這決定的理由。

上述會議仍有像被團協的日本公民團體參與。濱住提到《禁止核武器條約》第一次檢討會議預定明年底舉行,被團協目前正展開運動,加強游說及施壓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盡快加入和批准該條約,同時就條約中核災害援助及環境復原的相關條款,推進跟受核災國家的協作。

3反核諾獎得主致函美俄總統 迄今無回音

被團協今年4月還聯同另外兩個反核武的前和平獎得主「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和「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IPPNW)致函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目前「核武構成的危險是數十年來最高」,促請該兩大核武國元首協商全面廢除核武。惟濱住承認未即時接獲任何回應。

79歲的濱住治郎在廣島原爆之際作為胎兒在母體受災,今年6月13日以被團協事務局代理局長身分代表組織回答本報提問,同月19日當選為局長。

明報記者 洪明超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