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聚力佈局「人工智能+」 加速邁向智能社會
「人工智能」無疑是目前內地科技領域的一大熱詞。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正向千行百業廣泛滲透,催生產業變革。一段時間以來,內地多部門頻頻發聲,聚力佈局人工智能賽道,加速邁向智能社會。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浪潮,國務院近期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出台對人工智能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提出從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方面加快實施「人工智能+」,是繼2015年內地全面啟動實施「互聯網+」行動之後,又一份重磅科技發展行動指南。
所謂「人工智能+」,強調的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融合。此次《意見》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部署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意見》強調4個關鍵點: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農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業發展新模式。
這對於內地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工業軟件創新突破、提升農業生產經營能力和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向智向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多部門加快部署 多方面推出政策
近來,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工信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加快部署「人工智能+」,在推動高質量數據供給、建設數字新基建、標準制定、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落地等多方面密集推出政策措施,為人工智能賦能行業發展鋪路。例如,在資金上,國家發改委提出,發揮好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用好用足「兩重」建設、「兩新」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持人工智能發展。在做強產業供給方面,工信部提出,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築牢產業底座。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透露,正制定84項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基本覆蓋基礎軟硬件、關鍵技術、行業應用和安全治理核心板塊,未來將有力支撐產業規範發展。當前,內地實施「人工智能+」可謂正當其時。一方面,內地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儲備以及良好的行業數字化基礎,有利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擴散。另一方面,內地超大規模市場,為「人工智能+」開闢廣闊前景,有利於激發企業將人工智能嵌入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強化前瞻謀劃 推動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其影響力已超越單純技術迭代。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需要前瞻謀劃、系統佈局。《意見》對此明確了到2027年、2030年、2035年的發展目標,如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內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內地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國家發改委近日進一步透露,正會同有關方面制定出台《意見》配套文件,不斷強化「全國一盤棋」的政策合力,包括出台實施方案、制定政策指引、加快標準建設等。可以預見,在未來多方協同發力下,內地人工智能將跑出「加速度」,進一步深度賦能千行百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