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DSE試場通勝﹕考生遇突發事故尋支援
趣學通識﹕處理比較題的技巧
實戰錦囊﹕考試時間控制及選題
試題拆解﹕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通通識》意見調查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港矛盾的根源

【明報專訊】共同的身分認同往往建立於一些外顯而易於辨別的因素之上,例如膚色、生活習慣、語言,當然也包括口音。人們以口音去界定不同的身分並非什麼新鮮事﹕上海人會視操蘇北口音者為「外來人」甚至「鄉下人」;英國的上流社會和政界也以能操牛津英語者為主流。不過,這份身分認同感,會否發展成一種排他性甚至要衝擊別人的態度,則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自196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在亞太地區甚至全球的獨特性逐漸成型,「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感也就日益增強。如果要否定「香港人」的獨特身分,或是硬要將這種身分認同感矮化為等同「中國的上海人」一般的「中國的香港人」,其實是罔顧歷史也不符現實的,只會平添社會的矛盾與人民的躁動。事實上今天的中港矛盾,部分原因也是來自近年內地甚至是香港的當權者,要加強港人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如推動國民教育、加速中港經濟融合等,引來香港人意識上反彈所致。

相信同學也會明白,港人與內地人的衝突並非因為大家口音不同,而是因為從口音辨別出他們「非我族類」,從而將操非純正廣東話的內地人等同為「強國人」。而「強國人」則為不文明、不講理、狶畬a園安寧者的同義詞,於是口音就成為一種產生甚至鞏固偏見的媒介。

我們可以請香港人勿對某種口音有偏見甚或歧視,但更根本的問題是為何香港人現在會對內地人如此的極度反感?甚至這些反感能得到如此多的共鳴?如果不是因為許多香港人共同擁有的生活經驗,例如內地水貨客阻塞街道、擠滿商場;金舖藥房逼走小店茶室等等,導致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相信那種對內地人的反感與憤怒,不會如此強烈。

當然,我們並不應該因此而接受歧視或以暴力對待內地訪港人士的行為。但若中港矛盾未能在政策上和社區資源上得到根本解決,只會令歧視與仇恨繼續滋長,苦口婆心地勸人莫問口音其實無補於事。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今日相關新聞
學生投稿﹕語言引起的中港矛盾
中港矛盾的根源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