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掃清歧視 性向不同非疾病

[2015.05.11] 發表
2014年7月,北京海淀區法院開庭審理「同性戀矯正案」。法庭外,十多名同性戀支持者扮演被電擊的受害者抗議。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社會一般都提倡平等、多元、共融,但世人對「性小眾」仍存在不同的偏見和誤解,對「同性戀」的恐懼(恐同症,Homophobia)便是其一,即畏懼跟同性戀者有近距離接觸,對同性戀者有不理性的恐懼、歧視、偏見等。同性戀曾一度被認為是精神病,但美國精神醫學會早於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於1990年5月17日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類別剔除。

「不再恐同」遊行 大眾爭取小眾權益

2003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不再恐同日」。該國一個大學教授Louis-Georges Tin於2005年倡議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年香港舉行「第一屆國際反恐懼同性戀日」遊行。2006年,國際性小眾人權會議號召各國將5月17日訂為「國際不再恐同日」,以喚醒世人關注因不同性傾向而產生的歧視和暴力行為。

西方國家其實早在1960年代起出現爭取同性戀平權運動,爭取的是平等權利而非享有特權。不過,性小眾在公共領域遭受較差待遇到今日仍不時發生,例如被辱罵、因性傾向而不獲聘用等。今日全球仍有76個國家將同性戀列為違法,同性戀者會被處以罰款或監禁甚至死刑。

人權天賦 司法保障小眾尊嚴

根據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所有人均有自由和平等,性小眾亦不例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分別於1994和2009年,將《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擴大至保障不同性傾向者。2013年7月,聯合國在全球提倡「自由與平等」運動,宣揚尊重性小眾的權益。2013年,全球有15個國家完全承認同性婚姻,另有不少國家和國內司法區承認「民事結合」。

■相關概念

平等(equality)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

社會身分認同(social identity)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國際社會對「性小眾」的看法出現什麼轉變?

2. 全球化如何影響香港性小眾平權運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認識性小眾」﹕link.mingpao.com/17910.htm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強震後尼泊爾恐爆疫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尼泊爾4月25日發生的7.8級大地震,死亡人數增至逾8400,首都加德滿都等災區遍地頹垣敗瓦,家園被猁漕a民飽受... 詳情
【明報專訊】天災後的混亂情G令災區衛生變差並不罕見。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災區屍骸處處,被挖出的屍體沒有噴灑消毒藥水或藥粉。有消... 詳情
時事點對點﹕新加坡力保水源獨立 污水再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新加坡與香港同樣地小人多,缺乏水資源,向鄰國馬來西亞買淡水的供水協議將在2061年到期。為確保水源獨立,星政府2... 詳情
【明報專訊】目前東江水佔本港淡水來源八成,有意見認為香港不必依賴內地供水亦能自給自足,而海水化淡正是加大本地供水量的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在香港... 詳情
專題故事﹕港青瞧性
【明報專訊】香港的性教育長久以來被認為守舊落後,老一輩對性難以啟齒,新一代卻在公眾地方親熱,甚至發生性行為。究竟青少年是否如外界所想般「性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