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快訊:基孔肯雅熱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衛生防護中心2025年9月14日公布本港新增1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2025年累計輸入個案增至17宗。確診者曾到江門,在當地逗留期間曾被蚊叮咬。
其中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79歲女子,發病前整個7月均在佛山市探親,但未能記起曾否被蚊叮。她於8月4日開始發燒和關節痛,翌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並入院,並在無蚊環境下治療。她的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由於病人潛伏期大部分時間在佛山市逗留,衛生防護中心認為屬輸入個案。
食環署正做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並於病人住所及病發後曾到訪地點加強防蚊滅蚊工作。本港早前發現的個案患者分別居於觀塘安達h、鴨c洲利東h、青衣曉峰園、葵涌石籬一h、葵涌打磚坪街、將軍澳日出康城領都、科大學生宿舍等。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8月初說,本地基孔肯雅熱傳播機率增加,隨蚇擗J個案增加並正值暑假外遊季節,呼籲港人外遊回港後提高警覺,如有病徵盡快求醫並減少於社區逗留時間。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強調,醫管局已提升檢測能力,目前在港的測試劑數量,足以應付小規模爆發後的全面檢測,但暫無需要做大規模檢測。
■基礎知識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中國佛山市2025年7月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據佛山衛生當局資訊,自6月底至8月初,佛山市已錄得逾7000宗個案,大部分在順德區錄得。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馬孔德語,意思是「變得扭曲」,意指患者因關節疼痛而彎虒y的模樣。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熱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基孔肯雅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即有可能傳播病毒。
基孔肯雅熱患者會發燒和嚴重關節痛,並可能出現肌肉疼痛、頭痛、噁心及出紅疹。病徵一般持續數天,但有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至數年。預防被蚊子叮咬及防止蚊子繁殖,是有效預防基孔肯雅熱傳播的方法。
(主要相關課題:應對傳染病)
■相關數據
.各區蚊患指數(圖)
●挑戰題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圈出正確的答案。
1. 本港錄得的基孔肯雅熱個案全為本土個案。
(是/否)
2. 基孔肯雅熱患者大多演變成重症及具生命危險。
(是/否)
3. 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有效預防蚊子叮咬。
(是/否)
(參考答案見另文)
■公民關鍵詞
?基孔肯雅熱 Chikungunya Fever
?伊蚊 Aedes mosquitoes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1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