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範文﹕參考答案

[2015.12.18] 發表

【明報專訊】1. (1)歸:贊許

(2)鄉:從前

(3)已:停止

(4)諛:奉承

2. 我欣賞他能夠奉行古道,寫作〈師說〉並送給他。

3. 孟子在〈魚我所欲也〉曾言:「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1分)這正好說明,我們得到物質之前,理應先考慮是否合乎道義。如果不合乎道義的話,就不應該接受(1分)。這一點跟孔子所言頗為相似。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正是告訴我們,人們都喜歡富貴,不過,要思考得到富貴的手段是否合乎「仁德」,若不合乎「仁德」,就不應該獲取(「得到」一詞欠主動)。

4. 作者先說明「終日以思」不如「須臾之學」,「思」的時間長,但成效不彰。反而「學習」的時間較短,但成效較顯著,從而說明「須臾之學」較「終日以思」為佳,強調學習的重要性。(2分)

作者以「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喻說明重點,就是善於運用外物,不需要特殊的條件配合,也可以順利達成目的,由此可見,君子不必天賦異稟,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擁有豐富的知識。(2分)

5. D

6. 根據〈師說〉一文所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有幾點,如下:

首先,學生有疑惑的話,就應不恥發問,向老師請教,韓愈曾言「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所指的正是這一點。(2分)

其次,文中曾指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就是說,不管有學問的人抑或年紀大的人,不論輩分和身分的高低,只要是學問比自己高的,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2分)

此外,文中曾指出「聖人無常師」,例如孔子就曾向多位老師請教學問,由此可見,老師不局限於一人,學生可同時向多人學習。(2分)

7. 作者運用孔子從師一事,主要是論證「聖人無常師」這一個論點。

孔子屬於古聖人,但仍然向老子、郯子等人學習,並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一例,說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老師也不必只限於一人(1分)。此外,知識比自己多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老師未必所有範疇都比學生聰明,學生也未必所有範疇都比老師差勁。(1分)

這樣既說明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重點,同時也批評了士大夫恥於從師的做法不智,也批評了眾人惑而不從師的愚昧行為。(2分)

更多教育
投稿園地﹕咖啡店
【明報專訊】˙姓名:李詠淇(中四) ˙學校: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鈴鈴……」咖啡店的門打開了,晃動了門上的小銅鈴。 我朝門... 詳情
啟導站﹕創作由熟悉開始
【明報專訊】我們創作最好由熟悉的範圍開始,有些人以二手資料寫小說,例如將報刊的故事或別人的小說改寫,很易失去真實的感覺,變成想當然式模仿。 ... 詳情
【明報專訊】◆寫一寫 外國交流生即將到香城中學文化交流,試以學生會會長戴交琉的身分撰寫建議書,內容需說明將安排交流生參觀的兩條路線和原... 詳情
【明報專訊】◆語境意識:中上品 上款:學生會顧問林老師(應加上老師職銜) 標題:清晰易明 引言:未見自我介紹,尚能寫出... 詳情
【明報專訊】有人認為「面面俱圓」這種待人態度,能令人際關係和諧;也有人認為令人變得虛偽。試談談你的看法。(2013DSE題型) 1.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