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校園記者﹕4學生獲獎 免費赴哈佛上暑期課

[2016.06.14] 發表

【明報專訊】人人要贏在「起跑線上」,十優港姐重遊劍橋,但在香港是否人人渴望入讀國際名校?又是否人人適合在名校學習?獲「2016哈佛圖書獎獎學金」的學生有機會到哈佛讀中學暑期課程,校記陳凱盈早前採訪他們,並嘗試了解本地學生的學習態度。

文:校記 陳凱盈 (聖安當女書院,中五)

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舉辦的第12屆「哈佛圖書獎」頒獎典禮5月27日於喇沙書院禮堂舉行,由財政司長曾俊華擔任主禮嘉賓。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的Solwina Tomas Tagao、耀中國際學校的王艷秋、聖安當女書院的張心宜及啟新書院的Sarika Mahbubani四名得獎學生,明年暑假將置身美國哈佛校園和宿舍,免費參與為期7周的「哈佛中學暑期課程」。

「哈佛圖書獎獎學金」助拓寬視野

「哈佛圖書獎」創立逾百年,2004年由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引入香港,目的在於表揚品行優良、學業成績優異或在校內外表現優越的中學生。「哈佛圖書獎獎學金」則資助具天分卻未能以其他方式出國或到哈佛留學的青少年報讀暑期課程,拓寬他們的視野並協助他們建立自信。

其中一名得獎學生張心宜表示,「哈佛圖書獎」參加者眾,自覺表現一般,故對能獲獎感到十分驚喜。她參加計劃,是因為有感哈佛中學暑期課程範圍廣泛,內容非常新鮮,希望藉這次機會嘗試新事物。張心宜說,到當地上暑期課程,能助她了解當地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教育制度,從而反思香港的學習文化,對比兩地差異。

得獎學生:計劃鼓勵走出「安舒區」

張心宜認為,計劃鼓勵學生走出自己的「安舒區」(comfort zone),「在一個完全陌生又遙遠的地方(學習),身邊沒有家人和朋友,最初的感覺(應該會)非常孤獨。不過當結交朋友後,(相信)能夠充實自己的社交圈子,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交圈子」。她指在申請計劃至面試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強弱項,因此她鼓勵其他學生報名參加,相信他們亦會獲益良多。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字整理:袁志敏

■編輯部評語

原文沒介紹「哈佛圖書獎」

原文用了大量口語書寫,也沒有介紹什麼是「哈佛圖書獎」,宜加入相關介紹,令讀者更容易掌握計劃內容。另外,建議校記也訪問以往的得獎者,由他們的角度出發,帶出哈佛中學暑期課程對中學生的影響,令報道更深入。

(5月攝影大獎從缺 編輯部)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