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28
    星期三

憶滬首辦國際拍賣 派員到港學寫文件 助土地改革 梁振英︰叫批租不叫賣地

[2018.11.28] 發表
1988年1月,梁振英(右)與當時來港學習撰寫招標文件的時任上海市土地批租辦副主任王安德(左)一同撰寫文件。梁形容起草組的官員刻苦勤奮,即使過年前邀對方到港買年貨,對方亦以工作緊迫為由拒絕。(受訪者提供)
梁振英手上的,是上海市政府1989年首次調查房地產市場的官方報告,他形容調查數據有利政府推動土地及住房改革,亦協助商界及市民作建樓或置業決定,呼籲內地政府應繼續做相關調查。(賴俊傑攝)
1988年7月,上海市國際拍賣虹橋兩幅合共1.29公頃土地,由日籍華人孫忠利以2800萬美元中標,獲得50年土地使用權。孫氏集團後來建成既有辦公區域,亦有近400戶住宅公寓的太陽廣場。圖為太陽廣場現貌,據內地房地產網介紹,目前售價約每平方米4.6萬元人民幣(折合呎價約4600元)。(林迎攝)
1988年,上海市虹橋技術開發區首幅土地作國際招標的文件,由梁振英協助撰寫及翻譯成英文。圖為招標文件內附的地段地圖。(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回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被戲謔為「捧?金飯碗討飯」——政府邀請外商投資,總是說:「我們有地有人,就是沒錢。」卻不知道腳下黃土地,可換來花花綠綠的鈔票。1987年7月,國務院提出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試行土地「批租」;翌年,上海舉行全國首次國際拍賣,批租虹橋一幅土地的「使用權」予日本孫忠利集團,當時的標書,香港測量師、前任特首梁振英有協助草擬和給意見。「我們叫『批租』,不叫『賣地』。」梁振英憶述當時的阻力:「有人聯想租界時代,是否中國又搞租界了?」

明報記者 李以莊 林迎

初無土地法律 地方簽合同時有反口

梁振英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接受專訪,他強調內地土地改革並非他一人的功勞,當時有20名香港專業人士協助內地的土地改革。回想改革開放之初,未有相關土地法律,但港商已蜂擁到內地探索商機,有的與地方政府簽訂法前合同。梁振英引深圳一個例子:政府欠缺職工宿舍,港商幫忙拆廠重建,落成後和政府對分100個單位,政府的50個給職工使用,港商50個「拿去賣了」。以梁振英的話來說是「雙方同意,大家『互易有無』」,其間不乏反口、不獲批等失敗個案。

叫批租仍被質疑復推租界

中國《憲法》列明,「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如何在不違憲下以地換錢,當年的中共領導層想到的,是借鑑港英政府有期限及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做法,然而,「最大問題是土地問題政治上比較敏感,我們叫『批租』,不叫『賣地』,有人聯想起租界時代,是否中國又搞租界了?回復有地主的時代,是比較大的問題。」自1978年起往內地講課、後被聘為顧問的梁說:「(當時)政治問題是國家、地方領導人去克服,我們主要在專業技術上解決問題。」

如何地盡其利,更迫在眉睫。1987年7月,國務院提出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試行土地批租。為了寫成批租《辦法》,時任上海市土地局局長蔣如高年底到深圳聽取香港專業人士意見,最後一個見的是梁振英。「談完,握手道別時,我再想︰這不是辦法,因為他們未做過……操作起來會有不完整、不完善的地方。」梁振英建議對方派工作組來港,「我和他們一齊寫、一齊改,他們打電話到上海請示,有反饋的意見,不接納、或修改,再謄一個清稿,他們一段一段寫,我一段一段做英文翻譯」。

倡出售公房 地價收入建設城市

1988年,上海市政府將虹橋一幅1.29公頃土地作首次國際招標,由日籍華商孫忠利以2800萬美元投得,價格遠高於預期,孫更被形容為「孫瘋子」,後來1989年六四事件,孫被禁止將資金由日本調撥到中國,最終延至1995年才建成「太陽廣場」。「八九六四一定有影響的……」現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梁振英憶述:「半年左右……到年底恢復(信心)。」

土地問題也牽涉住房制度改革,梁振英當時建議內地政府出售公房:「像我們出售公屋,容許在若干年後轉售……地方政府有地價收入,可建設城市,開發更多土地,使城市建設良性循環。」他說,這更關乎政治,「香港很多壓力團體在公屋產生,作為民意代表,居民投訴最多……租戶和業主矛盾,容易出現居民和政府矛盾」。1990年1月,梁振英就住房制度改革的建議致函時任上海市長朱鎔基,對方作批示。2013年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披露朱鎔基曾在住房問題上兩度請教梁振英。

改革「階段性成功」 軟件尚需完善

土地改革逾30年,衍生「高地價」、「買樓難」問題(見另稿),梁振英形容現時「取得階段性成功」,但認為內地政府還需進一步完善「產權」定義、周邊法規、住房調查等軟件。「空置率概念混淆。」梁振英舉例,空置率反映樓價C升原因是供應不足還是炒賣,「如果是炒,遏抑需求;如果是供應不足,就增加供應……分析這些是重要的,讓政府決策,也讓地產商、小市民參考做科學決策,所有這些都是軟件建設」。

(改革開放40年)

更多港聞
明年起年不逾1.5萬 公屋量料4年不達標  居屋2022年挫至1500伙
【明報專訊】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在2018/19至2022/23共5個年度,房委會及房協預計共有10.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房委會... 詳情
院舍增人均面積  擬設10年過渡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檢視院舍實務守則及法例工作小組」正檢討安老及殘疾人院舍住客最低人均面積。小組昨日開會,政府建議將高度照顧院舍人均面積... 詳情
涉龍豐藥房連環刑?  3漢落網
【明報專訊】龍豐藥房12間分店前日凌晨先後遭淋潑黑色顏料。警方新界北總區反三合會行動組翻查閉路電視片段及分析情報後,相信事涉生意糾紛。警方鎖...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明報專訊】民主黨下周日(12月2日)改選領導層,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同紀律委員會,報名期噚日截止。前年「裸退」領導層麉e主席劉慧卿,今次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