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06
    星期二

備戰文憑:攻克文言變化 破解字詞疑難

[2020.10.06] 發表

【明報專訊】中文科卷一甲乙兩部分,翻譯文言字詞佔分比重不高,每年約佔全卷不多於10分。惟漢字源遠流長,距今久遠,普遍學生未有深入認識其變化及特點。以下將會剖析學生翻譯文言字詞時的常犯錯誤,並提出改善建議。

■建議1︰

語譯需兼顧句意詞性

部分考生面對陌生的文言字詞時,以配詞或指出其本義的方式作答,例︰

參考2019卷一甲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當年考問「躬」字於該句的意思,結果只有34.5%考生答對,表現欠佳。部分考生以「彎曲身體」作答,也有配詞作答,如「躬身」、「鞠躬」等。

按《爾雅.釋詁上》︰「躬,身也。」其本義為「身體」,經歷時代發展,發展為會意字「彎曲身體」的意思。考生翻譯時需要兼顧句意及詞性,該年只有少數考生正確解作「親自」。

■建議2︰

平日應積累艱深字詞

除了運用不同破譯文言的方法理解文言字詞外,亦建議考生「積學儲寶」,閱讀文言文或學習指定篇章時,積累文言字詞。因未必每一個字詞都能按前文後理準確猜測其意,例︰

參考2018卷一甲部︰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類似「陟罰臧否」中的「否」字,考生難以按前文後理推敲,故平日的積累尤其重要。該年公開試僅有26%考生能準確答對「貶(動詞)或惡(名詞或形容詞)」。「陟罰」、「臧」字較深,故考生較難藉以推敲。建議考生平日將各篇艱澀難以推敲的字詞記下。有以下舉隅︰

•《逍遙遊》︰

「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呺」解作「虛空而巨大」。

•《始得西山宴遊記》︰

「攢蹙累積,莫得遯隱」,「蹙」解作「緊迫」。

■建議3︰

一詞多義,應按上文下理判斷

所謂一詞多義,指具備多個字義或詞性的漢字。在字詞數量不多的古代,多數字詞兼有多個詞義,例︰

參考2018卷一甲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該題考問的文言「孰」字,可解作「誰」或「什麼」(代詞)。「孰」字於文言文十分常見,考生平日除了需要掌握基本認知外,也需要根據上文下理判斷字義。有部分考生僅就句意推測,解作「怎」、「怎麼」。只有54%考生能準確判斷為「誰」。

建議考生溫習文言字詞時,多兼顧前文後理,研習句意,幫助記憶。例子:

•《論語》︰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什麼)不可忍也。

•《左傳》︰

人非聖賢,孰(誰)能無過 ?

文:薛天培

(廖寶珊紀念書院中文科教師)

[星笈中文 第004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