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8
    星期四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1.03.18]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疫苗接種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疫苗接種計劃的內容和爭議

•明白推行疫苗接種計劃對回復社會運作的重要

技能

•分析疫苗接種計劃對紓緩疫情的影響

•透過不同向度和準則,評估疫苗接種計劃的成效

態度及價值觀

•了解公民社會對議題的討論和爭議,如何有效推動公共政策的實行

•了解市民在公共衛生政策中的權利與義務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描述圖表中影響本港市民接種疫苗意願的特徵。

參考論點

•年紀愈大愈願意接種新冠疫苗

據資料,18至39歲受訪者只有22.8%願意接種疫苗,相比40至59歲的中年(46.4%),以及60歲以上的長者(60.4%),相差約14至40個百分點。而長期病患者有51.2%願意接種,非長期病患者只有33.3%。由此可見,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較願意接種疫苗。

•政府信任度高的市民較願意接種疫苗

據資料,有39.4%受訪者願意立即接種獲政府批准使用的疫苗,而對政府信任度高於平均分的市民,有66.2%願意接種;反之,對政府信任度低的受訪市民,只有19.2%願意接種疫苗。由此可見,年輕而沒有長期病患,加上不信任政府政策的市民,接種疫苗的意願不高。

◆(2) 參考資料A及資料B,解釋香港以疫苗接種計劃抗疫面對的兩項困難。

參考論點

•市民接種意願

首先,市民接種意願影響計劃的成效。根據資料A,只有約四成的受訪者願意立即接種獲政府批准使用的疫苗。此外,除60歲或以上市民外,其他年齡層的受訪者願意接種疫苗的意願都不足一半,即使長期病患者的意願亦僅得51.2%。這些染疫風險較高者並不積極參與接種計劃,或使接種計劃成效下降。

•時效及供應困難

據資料B,專家指出接種計劃開始後,不可能令香港的疫情即時消失,如要全民免疫,更須達七成接種率,當中牽涉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完成接種,預料需時很久。此外,計劃推行期間要確保疫苗供應充足,如病毒變種的話,更添計劃的變數。受這些外在因素影響,使香港以疫苗接種計劃對抗疫情面對很大困難。

■延伸回應題

◆(3) 評估以疫苗對抗全球新型冠狀疫情的成效。論證你的答案。

【解題】 題目要求辨析以疫苗對抗全球新冠疫情的成效或限制,同學須提出判斷準則及例子,以印證答題立場

參考論點

成效高:

→ 有效治本

從全面性而言,接種疫苗是對抗新型冠狀疫情的治本方法,如能做到群體免疫,社會有望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如全港有七成民眾接種疫苗,政府有望通關及社會回復正常運作。相反,若只靠市民戴口罩、少外出或注重衛生清潔,只有部分警覺性較高的市民能避免染病,整體市民仍具染疫風險,更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群體感染,因此,接種疫苗是最全面的抗疫方式,成效亦最高。

→ 長遠安全抗疫

現時經改良的疫苗,已減低副作用,改善安全問題,長遠而言成效更佳。儘管近日有市民接種疫苗後不適甚至死亡,然而事件未能完全證實與疫苗相關,而且與全球數以千萬計的已接種者相比,接種後出現異常事件的比例仍低。此外,世界各地藥廠定必推陳出新,研發更有效的疫苗遏止新冠病毒的變種及蔓延。相反,市民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只是基本防疫,雖可減少感染風險,但未能令身體產生抗體,難有效對抗疫情。由此可見,長遠而言,不斷改良的疫苗是最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

成效低:

→ 疫苗分配不均

就全球各國而言,疫苗短期內難具充足供應,對抗疫情成效有限。全球疫苗現時供不應求,而且分配不均,甚至引起富國囤積的爭議。資料C指出,英國逾24%人口已接種疫苗,美國和歐盟分別為16%和5%,但亞洲只有1.5%,非洲更不足0.2%。從中可見全球疫苗供應有限,加上暫時只有已發展地區或國家的國民能優先接種疫苗,短期內以疫苗抗疫成效有限。反之,政府仍然需要制定防疫措施才可有效控制疫情。由此可見,單以疫苗對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成效實有限。

→ 疫苗安全成疑

疫苗的副作用及安全令成效成疑。就針對性而言,比起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封關等治標方法,接種疫苗本是對抗新冠病毒的治本方法,而且可減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全球疫苗接種展開後,世界各地不時出現接種後身體不適,甚至死亡的個案,令人們質疑疫苗安全及副作用,甚至引起疫苗猶豫的現象。疫苗的副作用及安全是人們考慮接種的重要因素,如使疫苗接種的覆蓋率不足,抗疫成效亦不足。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10318BZ.doc

[通通識 第701期]

更多教育
透視救援:也門——醫療荒地
【明報專訊】香港人閒時會品嘗咖啡、享受生活,而帶有巧克力香氣的摩卡(Mocha)咖啡更是為人熟悉。風靡全球的摩卡咖啡,原來得名於中東國家也門... 詳情
文憑試攻略:打通不同議題框架
【明報專訊】打開報章及筆記,與文憑試(DSE)通識科相關的議題多如天上繁星,但距離應考通識的日子漸近,同學該如何是好?第二期〈文憑試攻略〉邀... 詳情
摘星拆解:推廣素食  提升生活素質?
【明報專訊】◆資料A:(圖A) ◆資料B 宣揚健康、低碳和環保飲食方式的跨國社會企業Green Monday,2020年5月宣布... 詳情
圖表拆解:推廣電動車  改善空氣污染
【明報專訊】◆資料A .本港電動車過去10年持續增長(圖) ◆圖表解讀 圖表為香港2011至2020年間電動私家車數目,以... 詳情
丹麥有美人魚?
【明報專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長堤公園內有一座小美人魚銅像,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賞、拍照留念,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它為什麼著名?難道是丹麥曾...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