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5
    星期三

道聽圖說:荃灣 市鎮新與舊

[2021.05.05] 發表
坐落於荃灣荃華街的悅來酒店(因外牆有熊貓圖案,也稱為「熊貓酒店」),是荃灣一大地標,屹立該區多年。
南豐紗廠的五廠外牆昔日無窗(圖),活化後外牆加建玻璃幕牆透光,增加空間感。
石圍角h內採光好,空間多,不少居民外出乘涼。
南豐紗廠的六廠天台加固後活化成花園,並設天橋連接五廠。五廠外牆上仍有「南豐紡織有限公司」紅色招牌。
《十萬火急》拍攝時涉及大量爆炸及濃煙場面,遠觀市民以為真的發生火警,報警求助,虛驚一場。
在荃灣,你不用站在地面,往天橋走一圈,也能走遍區內。
舊式文具舖,小時候最愛到此一遊。
1980年代入伙的石圍角h樓齡不算久,卻仍保留蚋臍\廳等,甚有驚喜。

【明報專訊】之前〈道聽圖說〉跟讀者用眼睛游走過西伯利亞、韓國,最近趁新冠病毒疫情和緩,與大家再次「落區」,走訪香港一景一物。多年以來,坊間常說香港面對「土地問題」,不過問題放諸1960年代,港英政府當時開始籌劃開發新市鎮,在港島和九龍以外的地區解決住屋需求。2021年,帶大家走訪早期新市鎮荃灣,看看她今日的發展如何。

香港早期新市鎮

1950至60年代,內地政局混亂,不少人逃難來香港。之後,香港政府在新界區大規模發展新市鎮(早期文獻稱為衛星城市),以應付市區人口增長,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並提出「自給自足」的目標,希望新市鎮在房屋、就業、教育、康樂上滿足居民需求。荃灣是當時早期提出發展的新市鎮,其後相繼提出沙田、屯門、大埔、元朗、粉嶺等地。

紡織業中心

荃灣是香港初期發展的新市鎮,亦是有名的工業區。1960代開始,香港製造業起飛,「Made in Hong Kong」產品外銷國際,除了觀塘、新蒲崗工業區以外,荃灣工業區是1960年代的香港紡織業中心,享有「小曼徹斯特」稱號,不少製衣工廠享負盛名,包括為人熟知的南豐紡織、中央紗廠等。

1954年成立的南豐紡織曾是本港紡織業龍頭,高峰時期曾經設6個廠房。然而隨時代變遷,內地工人工資、生產成本較香港便宜,不少廠商遷往內地。南豐紡織也不例外,生產線遷移內地後,南豐紗廠四至六廠自2008年起轉為貨倉,位於荃灣安育路的一至三廠則於1997年被徵用拍攝電影《十萬火急》救火場面後拆卸,現為私人住宅「翠豐臺」。同區的中央紗廠則已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拆卸改建為工廈,南海紗廠部分廠房就改建成麗城花園。

2014年,南豐集團認為廠房具有文化蘊涵,宣布將部分未拆卸的建築活化保留。現時工廠變成本地首個以紡織業為主題的私人活化項目「南豐紗廠」。紗廠的保育工程保留不少如樓梯、鐵框窗、紡織機器等原有結構及佈置。活化後的紗廠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南豐作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及「南豐店堂」,提供展覽、零售、飲食、創業等不同用途的空間。

舊式公屋 石圍角h

1970至80年代,荃灣陸續興建公共房屋,改善區內居民生活。如鄰近城門水塘及大窩口的象山h於1978至1979年間入伙,後再興建石圍角h。位於石圍角路的石圍角h共有8座:石芳樓、石荷樓、石蓮樓、石菊樓、石蘭樓、石桃樓、石翠樓及石葵樓,於1980至1982年入伙。樓宇間呈「雙工字型」或「雙I」設計,呈現舊式公共屋h的美學。1982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港,更親身到訪石圍角h及區內的小學,視察居民生活情G。

走入石圍角h,可發現平台設大量椅子及採光空間,不少長者在那兒乘涼。最令人意想不到是,以樓齡計算,石圍角h雖然並非本地最舊的公屋,但區內餐廳、店舖竟能保留1980年代香港特色和裝潢,非常難得。在此散步,欣賞舊式屋h的裝潢,饒有趣味。

天橋城市

步入2010年,荃灣多了一個新別號——「天橋城市」,若你從港鐵荃灣站走出來,幾乎用行人天橋,都能走遍整個荃灣中心區地帶(即悅來坊、荃新天地、愉景新城等大型商場)。荃灣天橋網絡最初由1982年啟用的荃灣地鐵站帶動,其後逐步連接不同架空天橋至大型商場。雖有部分意見認為天橋方便行動不便的居民,但亦有意見指天橋隔絕了居民和道路,甚至預設指向遊人到商場,令社區變得冷漠。

與荃灣相關的文學作品

黃敏華以散文〈西樓角路上的天橋〉,描寫荃灣區內天橋的行人景象,再沒人記得未建天橋時,這埵矰F無數居民。社區變遷無情,若你經過荃灣,可有留意橋下的人和車?

〈西樓角路上的天橋〉(節錄)

雖然荃灣地鐵站建築在西樓角路上,但從荃灣地鐵站出來,看到的並不是西樓角路,而是天橋。遠遠看去,首先會見到幾重倚在天橋欄杆、湊在垃圾箱旁抽煙的身影。有說荃灣總站在繁忙時段人流可達一萬人,他們是罕有的能在天橋上找到駐足點的常客;管他日出日落,身旁擦過一千人還是一萬人。……

原本住了無數居民的西樓角路因荃灣地鐵的關係被清空了,從此行人被移上了半空,新舊不一的天橋像多隻八爪魚團結起來,連接起荃灣市中心差不多二十個商場。很多荃灣人經由地鐵上班下班,雙腳完全不用走在街道上,下雨也不用帶雨傘。西樓角路對現在的人來說大概只是個通訊地址或巴士站名字,無名的天橋比有名字有歷史的街道更實在、更有用,街道失去原有的讓人流連的功能,失去應有的載人載物的意義。……

文:袁志敏

圖:袁志敏、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09期]

更多教育
第一印象:豆漿
【明報專訊】//怎樣認識/ 不愛牛奶, 家中以豆漿取代 //第一印象/ 豆香香濃,入口香滑 //喜歡指數/ ... 詳情
古文食堂:慳得到,未必好
【明報專訊】■﹏原文 竹詫【1】朱先生曰,凡試庖人手段,不須珍異也。只一肉、一菜、一腐,庖之抱蘊【2】立見矣。蓋三者極平易,極難出色也... 詳情
視聽之娛:燒肉店母子情
【明報專訊】最近新冠病毒疫情和緩,限聚令雖然放寬,但火鍋、燒肉等分茼Y始終有風險,不如看齣關於烤肉的電影,望梅止渴。 《奇蹟的燒肉店》... 詳情
文字定格:無法停駐在BBS時代
【明報專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每當聽見船的引擎聲,就會想起海邊的卡夫卡。 海潮聲拍岸,風吹過像沾了鹽巴,空氣凝斂,我坐在深涌碼頭等候船... 詳情
校園尺牘:致函食環署申訴工程擾學
【明報專訊】■﹏字詞錦囊 茲因 現在因為 曠日彌久 時間拖得很久 不勝其煩 煩厭得使人受不了 竣工 工程完成...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