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普通話水平降 內地學者倡融入DSE 中學校長:不宜列必考 可納校外試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月初發表報告,建議本港將普通話教育適度融入考評體系。有推廣普通話機構發現,過去3年本港中小學生在普通話水平考試的表現均下跌,小學生拼音知識成績跌幅尤其明顯。有內地學者稱,普教中「是一條好的路,一定要走下去」,又建議中學文憑試(DSE)將普通話列為必考。有中學校長則認為DSE必考普通話未必適合,但可考慮中學生畢業前要考校外普通話試。
調查機構具國家教育部背景
顧問:每個朝代都統一語言
機構GAPSK舉辦的普通話水平考試,獲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公室批辦。GAPSK語文推廣委員會分析2018年至今年應考該試考生的表現,中小學組成績均下跌。小學組在考核拼音知識的筆試,平均分由40.4跌至34.4(滿分50);中學組筆試平均分跌3%至40.3分。委員會認為,小學組成績明顯下降是因疫下長時間停課,影響學習,而家長重視普通話的程度亦影響學生成績。
近年有學校由普教中改成粵教中,GAPSK首席學術顧問、北京大學婦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員張丹說,相關學校或受政治影響,她認為轉回粵教中做法「不明智」。她稱,每個朝代都努力推動統一語言,「沒有統一的文字、語音,這個國家不會強大」,認為本港推廣普通話是「必須的」。
本港中小學設普通話科,所有學生均須修讀,而DSE考生毋須應考普通話。張丹認為本港需要政策配合推廣普通話,包括增加學校普通話堂、DSE將普通話列為必考等。
新界校長會:須加強普通話語境
新界校長會主席、中學校長邱少雄說,普通話在港愈來愈重要,而學懂普通話可成為學生的技能。他說,DSE受國際認可,未必適合將普通話列為必考,但建議中學可參考部分大學做法,要求學生畢業前應考校外的普通話水平試,並考取一定成績,冀能讓學生在普通話達基本水平,以便日後與人溝通。邱又認為,學校現有足夠普通話堂,但要加強校內普通話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