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19
    星期五

【明報報慶】說灣區故事 由3部notebook開始

[2023.05.19] 發表
廣州站的一張餐桌,原本用來吃飯,卻已被電腦和打印機佔據,成為駐站記者刨出一篇篇大灣區報道的地方。(陳子凌攝)

【明報專訊】2021年6月初,3個明報員工各自拖茪@大箱行李從深圳灣過關,經歷21天的酒店隔離後,6月底來到廣州,終於能親看一眼在香港遙距租下的明報駐廣州站究竟是什麼模樣。

明報駐廣州記者站主任 陳子凌

部門嘆傳媒「又換記者?上手名字都未記熟」

本報記者長駐廣州站建立人脈

那是個可以「拎包入住」的單位,但肯定不是一個能夠立即工作的地方。短短兩三日間,3個對廣州完全不熟悉的男人將辦公桌、電腦、打印機等等添置齊全,裝好上網。猶記得廣州站備妥設備,正式開工那天碰巧是我的生日,沒有什麼特別慶祝,心中只想荂A「終於搞掂了」。

這是3人出發前數月,明報作出的一項重要決定:於廣州設記者站。事實上,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於外地駐站及外派同事殊為不易。首先是兩地封關,一旦北上就不能輕易回港,有種「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其次是在經濟大環境轉差,面對節流壓力之下,公司卻撥出資源成立外站,這也令廣州站的意義不小,同事背負的責任也不小。

名為廣州站,實質是覆蓋大灣區內地9市的「大灣區站」,這也是公司疫下設站的目的,通關之前先於大灣區打好基礎,爭取贏在起跑線。怎樣打好基礎?記得曾有當地機構部門人士說過,「某某台又換記者上廣州,我連上一手的名字都未記熟,所有東西又要重新解釋一番」,雖屬半開玩笑,但也促使我們決定採取有別於其他同行每半年一調的模式,由同事長駐廣州建立人脈圈,這確實十分有利於我們打下良好的關係網絡,便於深度採訪。

創業經濟文化教育通關

說港人需知道想知道未必知的事

另一方面,當時不乏內地及香港同行報道大灣區新聞,但要在眾多同類新聞中脫穎而出,並不能只滿足於「人有我有」,也不能一味劍走偏鋒「人無我有」。有不少人曾問「明報大灣區版是做什麼內容的」,我總會這樣回答,「政策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等等等無所不包,跟大灣區有關的都做」,聽起來空泛,內堛滬鴢h其實很清晰:說香港讀者需要知道、喜愛知道,以及未必知道的故事。

因此,這些日子,我們既採訪過眾多灣區創業的港人,介紹過諸如港澳藥械通、支持創業就業等眾多政策,也報道過廣州砍樹風波等社會新聞,亦曾介紹廣州米芝蓮餐廳、以物易物商店等生活題材,以及包括太古地產、國泰、領展、百度等等企業訪問和經濟類新聞,還有科大(廣州)及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等大灣區文化教育相關的專訪,當然也少不了像大灣區周年系列、通關系列等專題報道。此外,封關期間,我們派人赴京採訪了二十大、親自體驗立法會選舉首次允許內地港人投票,還有今年年初一連串的通關報道。

慶幸的是,一些專訪報道如和睦家醫療首席執行官吳啟楠、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以及國泰首個香港以外總部負責人任梓文,還有百度位於廣州的無人駕駛基地,都是首次接受香港媒體採訪。

說好不是一味唱好

而是一起做得更好

要說最印象深刻的,則是一篇並不起眼的報道。當日深圳前海推出方便當地工作及生活港人的手機程式,各媒體網站紛紛轉載新聞稿。然而同事發現,程式內資訊過時並報道出來,後來前海當局主動聯繫明報廣州站,表示閱畢後已立即更新信息,同事也迅速跟進並報道。這宗報道的意義在於,一來內地部門是會看大灣區版的(笑);二來我們發揮媒體第四權監督的角色獲得內地政府部門認同;三來證明廣州站絕非「報喜不報憂」;四來在溝通過程中,我們沒有感覺到對方任何採訪干預。

或許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內地近年對港媒「避之則吉」的態度下,這件事也證明兩地對於媒體角色的認知或許十分不同,但也並非沒有溝通空間,亦證明了廣州站「說好灣區故事」的「好」,不是一味唱好,而是一起做得更好。

執筆至此,廣州站成立快兩年,兩地亦已通關,而我們先行一步打下的基礎,人家還在起跑線,我們已在賽道上的優勢也在顯現。這些優勢除了新聞,還可能在交流活動等方面。同時,隨茪漲a復常,廣州站同事也將更常跳出廣州,在大灣區其他城市發掘更多好題目。

最後,謝謝過去及現在於廣州站工作的同事,辛苦一眾在香港幫忙打點的編採、美術、行政等同事,當然還有老細的支持和體諒。

更多港聞
學校保安 警倡課室裝CCTV 教局:保安系統屬校本決定 須持份者共識
【明報專訊】警務處周二(16日)推出新網站「安全城市.香港」(SafeCity.HK),涵蓋「處所保安」資訊,下設「學校」分頁,列出學校保安... 詳情
城大新校長就職 梅彥昌:以學為中心
【明報專訊】城市大學昨舉行新任校長梅彥昌的就職禮。梅致辭時說,今時今日大學面對「危機」(danger),認為院校不能再沿用舊教學法和設備培育... 詳情
【明報專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上月起陸續出發。教育局昨發通函,宣布由本月22日起,學校須於考察結束後6周內,將學生內地考察相關作品... 詳情
閱讀篇章:多方描寫 親歷其境
【明報專訊】潘步釗的散文〈惆悵此情難寄——公屋的故事〉, 敘述公屋的歷史,同時寫他自身的故事, 也寫像他一樣成長在香港貧窮年代那... 詳情
閱讀篇章:惆悵此情難寄——公屋的故事 潘步釗
【明報專訊】1. 我從家堛熄坏x外望,老去的公共屋h悄立左方。它永遠有氣無力,疏疏落落地排開,予人灰舊的印象。即使天朗氣清,蔚藍的綢絹覆蓋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