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將軍澳線故障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港鐵將軍澳線2025年5月22日傍晚因電力及信號系統故障,全線服務一度暫停,逾5小時始全面恢復行車。港鐵須就事故撥出1920萬元,連同早前兩宗工程車事故及「服務表現回贈」帳戶的累積款項,港鐵按機制於7月13日星期日安排「特別車費日」,乘客可半價乘車,另透過手機程式向將軍澳線乘客額外送贈免費本地車程,5月18日至6月15日期間以八達通於將軍澳線沿線車站出入閘的乘客可受惠。
港鐵車務營運及本地鐵路總管李婉玲稱,會就事故多方面跟進,包括加強資訊發放,讓乘客掌握預計復修進度等。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認為,港鐵管理層「人工愈高、責任愈高」,倡訂立機制將管理層薪酬與事故掛u。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稱,現時港鐵管理層「與表現掛u的薪酬」由董事局薪酬委員會釐定,會考慮公司業績、工作表現、營運及顧客服務表現等範疇,她會向港鐵董事局及薪酬委員會提出,研究如何將影響乘客的服務及表現於機制具體反映,並全盤考慮。
(主要學習重點:可持續發展)
■基礎知識
Q:港鐵由政府全資擁有嗎?
A:不是。地鐵公司於1975年成立,當時香港政府是唯一股東,2000年註冊為有限公司,特區政府出售23%股份並於港交所上市;2007年由政府全資擁有的九鐵與地鐵合併成港鐵公司。現時特區政府擁有港鐵公司約75%權益,其餘股權由個別投資者擁有。
Q:港鐵列車如出現事故,有什麼罰則?
A:港鐵除須向機電工程署提交報告外,根據港鐵「服務表現回贈」機制,須就其控制範圍的31分鐘或以上服務延誤撥出相應款項,款額每累積滿2500萬元須提供一日半價優惠,每宗事故最高撥款金額為4000萬元。
Q:鐵路公司履行什麼社會責任?
A:港鐵屬提供公用事業的上市公司,除提供便利和價錢相宜的大眾運輸外,亦承擔與營運鐵路服務相關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包括促進社會共融、發展及機遇,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港鐵2024年共制訂43項關鍵績效指標(KPI),涵蓋10個重點領域,如提出基本出行服務、加強使用潔淨能源及改善能源效益等。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