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957大專生墮騙局 2/3本地人 最大一宗內地生遭假公安呃千萬
【明報專訊】本港今年上半年錄得957名專上院校學生受騙個案,其中本地生佔約67.3%,但內地生損失金額則較高,達6031萬元、佔整體騙款約56%。單一最大損失個案涉及25歲內地碩士學生,今年4月接獲冒認入境處來電,稱其多個戶口涉金融騙案,並轉駁至假冒珠海市公安局。騙徒出示偽造保密令施壓,要求事主配合調查並將1097萬元存入帳戶「資金監管」。直至疑犯再要求轉帳,銀行發現有可疑並通知警方,事主才獲悉受騙。
新法騙內地生 稱平租單位呃按金
今年上半年有58名內地生墮假冒官員及客服電騙,以詐騙宗數計排名第二,但損失金額達4823萬元,佔整體損失近八成。今年有數名內地生被捕,其中19歲內地生協助「假冒官員」詐騙集團做跑腿,冒充廉署人員向受害人派「公函」,稱受害人涉洗黑錢需繳保證金證明清白,因形[可疑被大廈保安員報警揭發。警員在他身上檢獲偽造廉署證件及公函,相信他涉及3宗騙案、涉款共約879萬元。
警方稱發現新詐騙形式,今年上半年接獲18宗學生涉墮租樓騙案,涉款214萬元。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稱,事主逾九成是內地生,收到聲稱「平租」廣告,付「保證金」後疑犯即失聯。
銀行戶口詐騙風險指標 最快11月推
目前銀行及警方會就騙案實時偵測及預警,今年首7個月識別2200宗,較去年同期增逾兩倍。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稱,局方本月內會向所有零售銀行提供詐騙風險指標,包含過往個案及最新詐騙手法分析,提升銀行詐騙交易監控系統效能。《銀行業(修訂)條例》相關措施最快今年11月推出,他舉例日後銀行若獲悉傀儡戶口,便可通知平台上其他銀行,讓其他銀行留意客戶紀錄中有否相同名稱的戶口等戒備。
理大調查稱八成大專生曾被騙 警建平台支援
理大今年5月進行「大專學生詐騙認知調查」,4間大學共3189名受訪學生中,逾八成曾遭詐騙。蒙受金錢損失的受訪者中,僅近五成報警,其餘約兩成未有向他人求助,主要由於金額小、嫌麻煩或感羞愧等。
截至上月底,本學年約1.8萬名大學生已完成反詐騙網上學習套件。羅國凱稱,因應本地生被騙個案上升,將加強防騙工作,包括安排「乖巧寶寶」主題車走訪17間大專院校。目前警方獲事主同意後,會轉介個案至青協,由社工支援學生及其家庭。
羅稱,警方將與青協、金管局及精神科醫生等成立新平台,進一步支援及保護學生免受騙案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