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國購農產品達貿協七成目標
值230億美元 技術改革兌諾近九成

[2020.10.25] 發表
中國大幅購買美國農產品,其中玉米總量創紀錄達870萬噸,有報道指中國玉米庫存緊張,在海外多購玉米。圖為中儲糧集團18日舉行開放日活動,以「科技賦能 愛糧節糧」為主題,邀請嘉賓媒體參觀玉米存儲倉。(新華社)
中國至今採購超過23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約為協議目標的71%。圖為美國印第安納州農民本月16日在農場收割玉米。(路透社)

中美1月15日在白宮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迄今超過9個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與農業部上周五(23日)聯合發表報告指出,至今中國採購超過23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約為協議目標的71%,並強調美方將繼續與中方合作,擴大美國食品和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綜合報道

該報告稱,首階段貿易協議生效之後,美中共同處理許多中國的結構性壁壘,這些壁壘阻礙美國食品和農產品出口。截至目前,中方已經履行協議規定的57項技術承諾之中至少50項,這些結構性變化將使美國農民受益數十載。報告表示,中國大幅擴大購買美國農產品,總額超過230億美元,約佔第一階段協議目標的71%。其中玉米出口到中國的總量達到創紀錄的870萬噸,大豆2021銷售年度的出口額將是2017年的2倍,今年前5個月豬肉出口也創歷史新高,到今年8月為止美國出口中國的牛肉和牛肉製品已是2017年的3倍以上。

美國農業部長珀杜(Sonny Perdue)發新聞稿表示,美中貿易協議對美國整體經濟是巨大成功,最終為美國農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讓美國農民、牧場主及生產者能以更公平、公正的方式參與市場,增加銷售,也增強農村經濟。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指出,經貿協議生效以來,美國與中國的農業貿易關係顯著改善,美國農民和牧場主受益匪淺。

根據協議,中國承諾在2020至2021年兩年內大量進口美國商品與服務,總額為2000億美元(約1.55萬億港元),其中2020年將購買365億美元(約2829億港元)農產品,另包括能源、製造業產品。在貿易戰前,中國每年進口1300億美元(約1萬億港元)美國產品、560億美元(約4340億港元)的服務。

另外,路透社引述新加坡的國際貿易消息人士和另外兩名知悉交易情況的中國消息人士指出,根據已批准的額度,北京為2021銷售年度從美國訂購了約1200萬噸玉米,從烏克蘭等其他地區訂購了約500萬噸玉米。中國每年大約需要2.8億噸玉米,在庫存趨緊的情況下,國內玉米價格本月創下歷史新高,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政府正考慮發放更多較低關稅配額。設定進口配額的國家發改委,以及中糧集團和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均未置評。

中國目前對玉米進口實行每年720萬噸的低關稅配額制度,配額之外的進口要面臨高達購買價65%的關稅。而隨茪什磣y積更多糧食,全球糧價勢必會上漲,芝加哥經紀公司Futures International的資深分析師萊利(Terry Reilly)稱:「未來10年,中國可能會成為玉米進口大國,從而改變全球玉米市場的格局。」

更多中國要聞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規管直播推銷等手法
【明報專訊】中國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消費市場逐漸復甦,部分有賴互聯網直播推銷模式蓬勃發展。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詳情
巴爾幹3國加入美淨網行動 禁華企參建5G
【明報專訊】美國特朗普政府8月公布「淨網行動」,強調不使用不受信任的中國電訊供應商設備。美媒周六(24日)報道稱,北馬其頓、保加利亞與科索沃... 詳情
美國拉攏盟友圍堵華為5G技術,令華為5G技術在歐洲遇到種種不確定因素。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23日表示,他不...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於美國時間周六(24日),在「聯合國日」之際發表視像講話,呼籲各國支持多邊主義,支持聯合國、加強國際團結與... 詳情
【明報專訊】山東省屬的兩間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奪下全球四大高校排名榜之一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