諗諗佢:遲都遲了——跟Ella學利弊分析
【明報專訊】9月開學日,有傳媒在鑽石山訪問學生。筆者懷疑記者故意捕捉遲到學生的狼狽,從而製造話題。鏡頭下的學生不是快將遲到,就是已經遲到,全都匆匆留下一句「就快遲到!」便不顧儀容,往校門直奔。在眾「灰姑娘」之中,唯獨這個名叫Ella的學生,選擇「走出自己的節奏」。
遲一點與遲多一點,
有何分別?
記者上前第一句問「仲慢慢行屩I解?」試圖「提醒」Ella已經遲到,為何仍如此從容?豈料Ella波瀾不驚,不慌不忙、神態自若、落落大方地接受訪問,更指「唔緊要啦,遲髐洏興ㄐv(沒關係,反正已經遲到)。一段5秒的訪問短片,讓她瞬間「爆紅」。由Ella大方、淡然的態度,到其清秀的容貌均成焦點,網民封其為「仙氣女神」,建議她「原地出道」,電影工作者張蚊更表示希望訓練她成為藝人。
撇除其美貌,「遲都遲了」亦可作為利弊分析素材。所謂利弊分析,就是通過羅列、分析與對比兩個或以上選項的利弊,從而明智決策,而表列是最常見的利弊分析工具。當然,基於學校規定及老師對遲到取態的差異,會大大影響判斷利弊的比重。
筆者大膽假設從校規角度來看,Ella「遲到5分鐘」與「遲到10分鐘」受到的處罰應該沒有差別,「遲到」與「不遲到」的差異很大,惟遲5分鐘與10分鐘本質上相同,皆屬違規。
■諗一諗練習
在「遲都遲了」一事之中,Ella既已遲到,在她當時的處境,處理方法有二:
方法(1):假設遲到5分鐘——加快步伐,盡快回校
方法(2):假設遲到10分鐘——保持優雅,再施施然回校
筆者借助此事,利用分析表,嘗試分析兩個選項的利弊,讀者亦可從不同角度分析:(表二)
權衡過後,Ella選擇了方法(2)。當年的我,其實會同樣選擇方法(2),並在趕到校門或班房門前一刻上演「狼狽回校」的戲碼,免除老師責斥,也讓他們「好下台」。Ella不是單純施施然回校,而是大方接受訪問,(至少在當天)她無法扮狼狽來避免老師責訓,甚至或會因高調受訪而令老師更為不滿。
做自己,更可貴
然而,學習以外,是次訪問讓大眾對Ella的氣質、外表及處世態度,留下深刻印象。惟此屬利屬弊,大家不妨利用表格作利弊分析:
利弊分析表B:遲到10分鐘並接受訪問 vs. 遲到10分鐘但不接受訪問
利弊分析表C:因訪問而「爆紅」 vs. 沒有因訪問「爆紅」
不管你是否同意Ella的決定及想法,當中有一點值得肯定的,就是她沒有逃避責任,反而直接承認過錯,更如實交代心中想法。「遲都遲了」道出了無數學生的真實心聲,相較背負「權貴」包袱,永不認錯亦自認為永不會錯,Ella的「真」也許更值得欣賞。新學年伊始,承蒙各師生厚愛,筆者繼續與各位「諗諗佢」,從大小事物中尋覓思考的線索。
■王晉熙
「粵繁教室」創辦人,致力於香港及海外推廣中文(粵語、繁體字)及思辨教育,近年出版《粵語忌諱現象的語言學研究》一書
文:王晉熙
圖:網上影片截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