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異世界:江湖見
【明報專訊】卸下教師身分,最近忙荌竣憭ぅM科學教育,錢掙得少卻不悠閒。10月將往法國擔任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評審,終可與指導大半年的東京學生見面,並與巴黎作家朋友再聚。一期一會,非常期待。
古老漢字撐起旅途記憶
暑假盡頭與文友在書店做分享,他們是文學科教師,只有我例外,教生物,還做了「逃兵」。彼此的頻率太易對上,兩小時談荓擘s閱讀的苦與樂,把擬定的題目拋諸腦後。在這婺犮R吧,一切得先從2023年的日本之旅說起……
新冠疫情完結,5個相熟文友決定來一場文學之旅,並自設嚴苛的條件:每日交出一首詩。醞釀情緒、腦力激盪不在話下,旅途雖不至於顛沛流離(庶幾近矣,由於團隊都是「P人」,我們與短居大阪的《流雲抄》作者李日康晚飯不知時間過,幾乎趕不上尾班新幹線而流落梅田街頭),但每日趕行程至筋疲力竭後,晚間還得寫詩,實在是樁苦差事。
一個星期下來,我們成功了——成功瘦身,畢竟這非常消耗大腦的卡路里。密集的寫作、分享和討論過程刺激我們快速成長,對於5個本職是教師因此日常只有輸出的作家來說,經驗難能可貴。旅程結束,這兩年各自努力——曾詠聰寫出散文集《浮間舟渡》、盧真瑜交出詩集《入不退地》,我也出版了第八本書《生態演替》,3本書中各有一輯作品是關於這段回憶的,有些是當時寫的詩,部分是後來的補記;嚴瀚欽和胡世雅的書亦快將出版,敬請期待。
作家不過是普通人,過荋雲q而忙亂的生活。我難得空閒,多數想睡,若要狠心告別枕頭被單,實在需要思想見聞的衝擊做助推力。全靠那個「每日一詩」的約定,以及旅途所感生出大量寫作素材,元素到位了,才會迸發出靈感。
日本俳人松尾芭蕉最著名的作品、寫於1689年的《奧之細道》,正是經典的遊記和俳句集。開篇第一句「日月乃百代過客,往而復返的歲月亦為旅人」(月日ゾ百代ソ過客ズウサ、行わろツ年パ又旅人也),化用盛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可見對世道人生的感悟不分時代和文化。我們這次算不算是現代版《奧之細道》?雖然長途跋涉的部分由新幹線代勞了。別人用照片撐起旅途的記憶,我們則用古老的漢字,記錄的何止是定格的畫面,交換的又何止是回憶碎片。
簡潔記述也深刻哲思
針對同一事件的多重視角書寫可謂源遠流長,《新約聖經》的四福音書不就是如此嗎?門徒記下同一段經歷,後世可以對照捧讀。有簡潔記述也有深刻哲思,讓當刻情景和時人的思想立體地活現在2000年來的世人眼前。作家用散文寫下旅行腳[、緣起和後來的反思,而詩是另一種處理文字的方式,所謂一詠三歎。有人會說,好端端可以寫成散文的,為什麼要賦詩?對不起啊,可以寫成詩的,我不寫散文了。
提到這次旅行,重頭戲是在東京大久保舉行的讀詩會。我們受日本作家四元康祐之邀以廣東話朗誦,他和作家岡本ㄚh讀出由他們翻譯成日本語的版本。場內擠滿東京文學圈的中堅,全憑多年的教學功力,人前的我發揮自如,掩藏起來的抹汗動作該沒人看見吧。地下室的空氣被幾十人搶用,我和四元康祐浮上地面呼吸新鮮空氣,在月光下倚粑R路軌的高牆閒談,聊的是不是文學呢?忘記了,只記得那光景蚢窵g意。
耕耘文學教育的人,江湖見!
我有個喜歡現代詩的學生,從沒上過我的課,相識於學校圖書館的插科打諢,那個考完文憑試的暑假,他竟隨興買了機票,當晚現身在東京。記得差不多走到讀詩會場地時,他從旁走來說聲嗨,稀鬆平常得有一刻我以為是在校門打招呼。啊對了,兩年過去,他正在台灣讀大學,詩寫得愈來愈好。
臨別教師崗位時,同事跟我說一句「江湖見」,頓感暖心。本來我就特別敬重願意在這土地上耕耘文學教育的人,單憑這句話,她在我心中橫添了幾分俠氣。在短視頻流行的時代,連電視節目都搖搖欲墜了,文學也式微了嗎?明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全靠這群文學教師點燈。教育界是江湖,文學圈也是,香港是江湖、東京和巴黎也是,保持書寫等於保持聯絡,江湖見!
■阮文略
中大生物化學(醫學院)哲學博士,細讀工作室學術顧問,曾任生物科教師。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文學新秀獎、磨鐵詩歌獎、青年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等。著書八本,2025年出版詩集《生態演替》
文、圖:阮文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