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借鏡外國 突破框框

[2015.04.30] 發表
韓國電影界盼政府繼續保護本土電影,實施配額制。圖為韓國電影《江南黑夜》劇照。
世博會是顯示國力的好機會,但2010年上海世博卻陷入抄襲疑雲。宣傳曲《2010等你來》被揭抄襲日本作品後,吉祥物「海寶」也被指抄襲美國著名卡通人物「岡比(Gumby)」(下圖)。
美國著名卡通人物「岡比(Gumby)」

【明報專訊】美國有學者發表創意時代(creative age)理論,認為時代變遷,發展創意產業是未來趨勢。相比香港裹足不前的藝術發展,外國如何突破局限,保護甚至輸出本土藝術?

日本×發展知識產權

如果有不法分子盜用原創作品,將令本身作品價值迅速下降,因此知識產權保護成為保護創意工業的重要一環。

日本創意工業盛行,政府極重視知識產權,2003年已明確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策略,設立知識產權高等法院、大學知識產權本部、培訓知識產權人才等,提高國民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其後更訂立《知識產權基本法》、改革並加速申請專利的制度、成立知識產權事務局,振興本地品牌。為進一步推進知識產權,2009年日本將知識產權推進國際外交上,打擊國外盜版的交易環境。

韓國×電影配額制

常有人提出「香港電影已死」的論調,並質疑中港合拍片能否為港產電影殺出新出路。在韓國,國產電影亦曾面對荷李活電影威脅,當局為保護本土電影,從1960年代開始實行電影配額制(screen quota),強制國內戲院每年必須播放至少146天國產電影。

由於此制度對外來電影造成外輸打擊,美國自1980年代起已強烈要求韓國政府取消電影配額制,開放市場。韓國電影圈多年來非常保護配額制,但近年政府為推進韓美自由貿易談判,決定在2006年起執行新配額制度,由146天減至73天。

保護國產片政策逐步減退,但數據顯示韓國本土電影仍走勢凌厲,2013年引進電影有455部,上映的韓國電影只有182部,卻佔電影票房高達59.7%,坊間認為主要是因為長久的配額制扶植出本土的電影市場與人才。但亦有意見認為,韓國電影的投資、卡士難與荷李活電影比擬,配額制的退減最終會影響本土電影。

新加坡×活化藝術地用途

新加坡自1965年立國,一直積極推動國內藝術發展。與香港同樣地少人多,新加坡仍然積極用地設立美術館,並隨時代變遷不斷重新活化其用途。近年,新加坡將1996年建成的新加坡美術館重新定位為展現當代藝術的舞台。

另外,為提供舒適、適合的場地讓藝術家創作、展示和演出,當地政府1985年啟動「藝術房屋計劃」(Arts Housing Scheme),將空置公共建築以廉價出租給藝術團體,國家藝術理事會(NAC)更會補貼租賃費用,團體只需支付部分維修費。重新活化建築用途,除為藝術團體提供空間,也能保留具特色的建築。

隨租金上升,NAC發展Goodman Arts Centre,將建築物分拆成多個工作室、排演場地,以低價租用給藝術家,至今已發展並資助逾50個不同形式的藝術空間。為免藝術與社區脫節,藝術家工作室周末向公眾開放,舉行演講和對話活動,令公眾投入藝術。

美國×人才培訓

面對創意產業時代,先進國家已意識到要培育創意人才。美國城市理論學者Richard Florida提出創意階層,即依靠意念工作維生的人,都屬於該類別,其特徵在於3T,即聰穎(Talent)、科技(Technology)及寬容 (Tolerance)。

Richard認為,美國要維持國際領導地位及經濟增長,必須壯大「創意階層」,這需要多方配套,例如教育制度,讓青少年一早接觸文化藝術,培養他們對創意的體驗及興趣,既懂得欣賞又懂得批判。

美國鼓勵中學生選修至少一項藝術科目,也成為當地部分大學的入學要求之一。早在1980年代,調查顯示視覺藝術已是當地最普及的藝術科目,超過一半高中生選修。加州精明社區學院行政總監John Eger曾發表研究報告,提及洛杉磯監督委員會採用「全人藝術」(Arts for All)的教育藍圖,確保藝術教育在當地公立學校課程佔重要席位,培育具創意及競爭力的勞動人口,配合未來的經濟發展。

英國×發展創意經濟

目前香港創意產業只佔GDP約4.5%,從業員約20萬人。創意產業在香港未能成為主要骨幹,但在1990年代,英國已首先提出創意經濟。

英國學者John Howkins將依靠意念的產業歸類為創意經濟,政府也帶頭推動,1999年由首相成立「創意工業專責小組」,再由「創意工業資源組」處理實務,並訂立13個行業如廣告、設計、音樂、表演藝術等為創意經濟的龍頭,令這些行業急速成為國內最有潛力的產業。1997至2001年的幾年間,創意工業年增長率達8%,是同期英國總經濟增長的3倍多。2010年,全英國約150萬人受僱於文創產業的公司,佔就業人口5%。

英國創意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因規模不大,往往面臨資金短缺、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當局積極支援有創新能力的藝術家和企業,提供資金,2012年更投入近2500萬鎊在創意產業,以提高其對整體經濟的貢獻率。

2013年,英國啟動「建設創意國家」專案,將本土創意企業和教育部門聯合,推動青少年日後在創意產業工作。

更多教育
觀點與角度﹕水炮車 買住先?
【明報專訊】電視新聞經常出現西方國家警隊使用水炮車對付示威者的畫面。近日香港警務處於財政預算案綑綁申請撥款2700萬元添置3架水炮車,以「更... 詳情
權益系列﹕同一屋簷下 少數族裔的困境
【明報專訊】按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本港少數族裔人口約45萬,扣除外籍家庭傭工(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印尼)後人口近20萬,他們當中不少是土生土... 詳情
傳譯服務 解決溝通難題
【明報專訊】坊間不少社會服務機構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民政事務局資助營運6間少數族裔人士支援中心及兩間分中心,開辦學習班、課後輔導班、提供輔導... 詳情
巴裔傳譯員:調整心態融入香港
【明報專訊】1995年隨丈夫來港定居的Andleeb,持有巴基斯坦的大學學位,其學歷在港不受認可,但她無法負擔學歷資格轉移的費用,「申請過很... 詳情
概念解碼﹕公民意識(civic awareness)
【明報專訊】公民對自己的公民身分、享有的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產生認同感,從而對國家和社會產生情感,自覺參與社會事務。《基本法》第三章列明香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