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生活文學:一個人的圖書館
新書試閱:來,讀一首 綿綿情詩
閱讀篇章:不死之道
文言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 修辭手法分析
卷二練筆:下筆之先 提綱挈領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潮看中化:古代保育在保什麼?

【明報專訊】近期保育思潮流行,上月熊貓不再瀕危的消息成為熱話,國際亦通過限制4種鯊魚的貿易。適逢近年中國倡導「文化崛起」,不少人從傳統中尋出保育概念來抬高中國文化,但當中的立論總令我感到彆扭。

■傳統保育:非為環境只為人

對於傳統的保育觀,論者最常舉的是《論語•述而》的「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只釣魚而不撒網,箭不射歇息的鳥),孔子不趕盡殺絕是對大自然的仁心。央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特意介紹吉林漁民以稀疏漁網只捕大魚放生小魚的古來規矩,便有強調保育是傳統智慧的想法。

但與現代不同的是,傳統的保育為的並非生態平衡或保護大自然,而是人類自身。譬如另一個常舉例子、《孟子•梁惠王上》的「數罟不入洿池」(不拖網)、「斧斤以時入山林」(設禁伐期),明言目的是「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重視的還是人類可無窮取用。

■傳統學說:人與萬物不同等

雖然不少人會舉出宋代理學家張載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作為人與萬物並列的例證,但不能忽略的是,攙雜佛道的理學原本就是離地哲學。務實的原始儒家則相反,《孟子•盡心上》謂「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把親、民、萬物分成3個等級,說穿了萬物只是人的附庸。《論語•鄉黨》記有孔子馬廄失火之事,傳統便讚許孔子只問有否傷人而不問馬是仁者表現*。無怪乎偷吃作物的鼠與黃鼠狼會被醜化為奸狡化身,因為動物不應忤逆人。當然那是時代使然:連人也飢飽無常,哪還顧得上動物?

《論語•鄉黨》原文是:「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雖然古代早已有人提出後段應斷句為「曰:『傷人乎?』『不。』問馬。」意即孔子先問人後問馬,但既然傳統解為「不問馬」,可知「貴人賤畜」正是傳統的想法。

■傳統飲食:幼雛入饌愛鮮嫩

只是當社會有所發展時,情況也未大變。與放生幼小的保育原則相反,在「民以食為天」綱領下,愛嘗鮮嫩的中國人煮食幼雛司空見慣,例如至今宴會必備的乳豬、恆常入饌的乳鴿,更不用說屢見於古籍的各種虐食。飽讀詩書的文士也不例外,宋代蘇軾被認為在廣東當官時嘗過臭名遠播的「蜜唧」(剛出生的鼠),清代大文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一邊批評炙活鵝掌殘忍,一邊卻大談煮小豬、雛雞、雛鴨,反映重點不在保育,而是自命仁心。

不過平心而論,也不應太怪責古人——他們未有駕馭大自然的能力,自會把萬物視為上天餽贈。問題是時代變遷下中國人的生態還是沒變,「物以罕為貴」的觀念仍然存續,以至香港成為全球最大象牙製品零售市場,中國人談鯊魚瀕危亦不把重點放在禁吃魚翅,而是斟酌中國是否「禍首」或某種鯊魚並不瀕危的自我開脫。

■文化解碼

食在廣州 自古已有

雖說古代廣東的「蜜唧」(剛出生的鼠)因太殘忍而被現代人視為「禁菜」,卻也反映廣東人的「吃貨」特質,韓愈、蘇軾的詩便提及唐宋時期廣東盛行吃蝙蝠、田雞、老鼠。那除了因古代廣東人是「蠻族」外,更因廣東山珍海錯資源豐足,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曰:「計天下所有之食貨,東粵(廣東)幾盡有之;東粵之所有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之也。」而早於《漢書》、《晉書》亦謂廣東的豐富產物令其成為貿易繁盛的港口,可以說古屬廣東的香港現在擁有「自由」與「美食」,絕非偶然。但從新舊特首都說要開發郊地建屋看來,正是山川過度豐足養成的揮霍,令我們現在面臨山林、濕地萎縮的危機。

作者簡介:書獃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今日相關新聞
潮看中化:古代保育在保什麼?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