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21
    星期一

專題故事﹕華裔與巴裔 課餘拍住上

[2018.05.21] 發表
小五的吳萃琚]左)和小四的毛建文(右)是學校STEM小組的成員,毛建文說砌模型、寫程式遇上難題時,常常會請教吳萃琚C
小六的艾馬(右)和小四的李鈞耀(左)同是手球校隊成員,2017年伙拍上陣,助球隊奪得全港小學校際五人手球比賽亞軍。
小五的夏思言(左)是街舞隊的大師兄,早前帶領小四的沈雅軒(右)等師弟妹參加扶輪社主辦的「The Rookie Stars街舞比賽」。
譚思華

【明報專訊】非華裔人士佔香港約8%人口,但不同種族人士未必有機會深入了解對方。荃灣商會學校有兩成學生為非華裔,鼓勵同學多參加課外活動,增加互相認識的機會。其中3名華裔學生便透過課外活動小組,認識到不同年級的巴基斯坦裔同學,在課室以外「跨種族」交流。

◆「friend住」學STEM

荃灣商會學校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小組,集合對科技、機械有興趣的學生一起學習和參賽。吳萃琠M毛建文來自不同年級,但2016/17學年已因參加手球校隊而認識,2017/18學年又在STEM小組獲編入同一組,形容彼此「好friend謘v。

在STEM小組內,同學會學習和合作砌機械模型及編寫程式。問到毛建文擅長的領域,他與吳萃琱ㄛ蠾茼P齊聲答道:「砌(機械模型)!」對於吳萃琚A毛建文形容「他上課有時留心,有時不留心」,吳萃琱牰憿u我時時都很留心」,毛「G」一聲怪笑,暗示不敢苟同。不過毛稱讚吳萃盚D:「他編程和砌遙控車很厲害,我差一點點砌不到時,他都會幫我完成。不懂做的時候,有時問老師,有時問他。」吳補充:「他有什麼不會的時候都會找我,很懂得團隊合作,不會自己亂做。」

華裔生學講烏都語

毛建文3歲由巴基斯坦來港,入讀主流幼稚園,有一點巴基斯坦口音,但講廣東話對他而言沒有難度,在小學輕易融入華裔同學之中。吳萃痗}朗外向,與巴基斯坦同學打成一片,更從他們身上學會幾句烏都語(Urdu,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笑稱現在說廣東話都帶點烏都語腔調。

吳萃琱S說,對巴基斯坦同學的用餐文化最感興趣,「他們都用3隻手指吃飯,好厲害!之前他們與我分享飯盒,薄餅很易爛,但他們很輕易便(用手指拿蚆◆)包茼蚸M汁吃,好厲害!」後來他試過不用餐具、只用手吃自己的飯盒,自傲地說「食到呀!」不過之後要再洗手。

◆手球隊友有默契

李鈞耀入讀小學前沒接觸過非華裔人士,故初時就算班內有不同族裔的同學,他因苦惱不知應該用廣東話還是其他語言與他們溝通,而從沒跟對方交流過,「直到小二參加足球隊時,我才第一次與非華裔同學說話,發現他們原來會說廣東話」。

互相欣賞 不忘適時提點

艾馬和李鈞耀兩年前在足球校隊認識並變得熟稔,後來一起加入手球隊。艾馬目前擔任學校手球隊前鋒,李鈞耀擔任翼鋒,另有3名隊員,比賽時講求5人團結合作,更令二人友誼加深。

艾馬稱讚李鈞耀是個很好的玩伴,但也以大哥哥的語氣說:「有時他不聽話,練習時經常把球踢向人,我都會制止他……不過比賽時他會正經一點。」李鈞耀也盛讚對方在球場上的英姿,稱艾馬「好勁和力氣大」,單手也可以把球由球場後方擲到球場另一邊。艾馬又點頭同意李鈞耀是個好隊員,後者不好意思地偷笑。訪問期間二人經常對望而笑,看來極有默契。

與華裔生撈埋 粵語變流利

艾馬6歲從巴基斯坦來港,他憶述剛到港就讀幼稚園高班時,只會說「你好」、「多謝」等簡單廣東話。對於如何評價華裔同學,艾馬斬釘截鐵地說:「好!」他解釋交朋友完全沒問題,更「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其廣東話就因為升小後與華裔同學「撈埋一齊」玩而變得流利,「同自己班人(指巴裔同伴)玩便學不到(廣東話)」。

◆師兄領軍跳街舞

巴基斯坦裔的夏思言在香港出生,以前就讀以華人為主的幼稚園,早已學會廣東話。他說,因為與父母兄弟用烏都語溝通,故廣東話不是時時靈光,剛入讀小學時仍害怕與華裔同學聊天。不過在各項課外活動中,他認識了一群華裔朋友,連同其他巴裔同學,小息時會一起玩耍,漸漸打成一片。2016年夏思言小四時加入了學校的街舞隊,2018年2月更帶領其他華裔師弟妹參賽。沈雅軒是街舞隊成員之一,稱夏思言和另一名巴裔師兄會協助導師,指導低年級的同學。她說特別羨慕夏思言跳街舞很出色,欣賞他「打側手翻」的本領。

沈雅軒2017/18學年才從內地轉到香港讀書,之前未嘗與印巴裔等非華裔人士交流,對她來說,這一年除了要面對學習環境轉變,更要適應與少數族裔同學相處。

交流從借筆開始

沈雅軒自覺廣東話和英語都不夠好,最初不敢與其他人聊天,特別見到眾多非華裔同學,不免心怯,「起初覺得(他們)很奇怪,皮膚、語言都和自己不一樣」,但她慢慢嘗試與非華裔同學交流,「班上有兩名非華裔同學,我會借一借筆,(順道)傾談兩句……有時我遇到不懂的題目,他們都會教我,然後就做了朋友」。經過課堂內外與不同族裔的同學相處,沈雅軒漸漸不再害怕與他們說話。被問到會如何鼓勵怯於與非華裔人士溝通的人,沈雅軒說:「不用害怕,他們(非華裔人士)人很好,認識多些朋友是好事。」

■相關概念

歸屬感(sense of belonging)

南亞裔人士(South Asian)

種族共融(racial harmony)

■思考問題

1.政府可以如何推動社會的種族共融?

2.推動種族共融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

3. 增加少數族裔人士的社會歸屬感,對香港長遠發展有什麼好處?

■教師:課堂內外交流 習慣共融生活

荃灣商會學校多年來一直有取錄非華裔學生,他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印尼、尼泊爾等地,目前佔整體學生約兩成。

該校輔導教師譚思華表示,學校為配合同學的語言文化,每級均設英文班,學生多屬非華裔,班內各科以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中文課程度會較淺,有時英文課會與中文班的同學一起上堂,讓學生在課堂內有交流機會。「(校內)非華裔和華裔學生都已很習慣與對方生活,不會覺得彼此分別很大」。

另一方面,譚思華稱該校鼓勵「一生一體藝」,學生透過各項課外活動,可進一步增加與不同級別和種族同學的交流。她補充,該校設有中華文化館、「華服日」等活動,促進非華裔學生了解華人文化。

■人口數據

香港734萬居民 58萬屬少數族裔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即非華裔人士,包括菲律賓人、印尼人、泰國人、日本人、白人等,當中印度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和孟加拉人合稱為「南亞裔人士」。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2016年本港人口約734萬,當中約有58.4萬名少數族裔人士,佔全港人口約8%;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則有26.4萬人,佔全港人口3.6%,24歲以下的少數族裔人士(撇除外籍家庭傭工)約有8萬人。

.在港少數族裔人口及其閱讀能力(見表)

文、圖:何思諾

[通通識 第522期]

更多教育
Data解密﹕中國外交 愈趨主動
【明報專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外交部網頁上表示:「中國是國際社會重要一員,我們需要更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了解中國。」中國外交政策以「以人... 詳情
概念解碼﹕法治  rule of law
【明報專訊】法治被視為憲政民主中的重要概念,以法律作為最高管治規則凌駕所有地位,包括執政者,公平及普遍的法律可達到「以法限權」,避免政府行政... 詳情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5月7日 九巴推9安全措施(港) 政府在2018年2月大埔公路19死九巴車禍後成立「香港專營巴士服務獨立檢討委員會... 詳情
手製雪糕踢走雪櫃
【明報專訊】天氣開始熱了!望茞換e的雪糕,人人都想吃,可是只有兩份不夠分,怎麼辦?不要緊,參加了聖雅各福群會舉辦「維他奶營養探索之旅——食、... 詳情
STEM X 校園:化學製冷 是鹽不是「雪」?
【明報專訊】一般雪糕由牛奶、奶油等奶類食品加上糖製成,雪糕冰凍、口感濃郁幼滑,但除了用牛奶,改用豆奶也可以,而且不需用上複雜的工具、材料,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