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24
    星期四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2018.05.24]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在家教學

.學習單元:全球化、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顧問教師:華英中學通識科主任 賴礎賢

◆學習目標

知識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學童壓力、智能發展、人際關係、社交技能、個人興趣、管教模式

技能

.從資料歸納結論

.說明爭議點

.訂立比較標準

.建構正、反、駁論

態度及價值觀

.尊重學生興趣

.平衡學習與休息及玩樂的時間

.為學生提供多元選擇及出路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有關學童的壓力,闡述兩個結論。

◇解題

題目要求闡述兩個「結論」,學生應綜合數據所得,加以歸納及比較,得出有意義的信息,切勿逐一描述不同項目。利用資料作答時須引用數據,盡量比較數據間的不同,並作出簡單運算。

◇參考答案

?學童壓力最主要來自考試

根據資料A所示,逾半學童壓力來自考試,比起其他壓力來源,如作息時間不足、難以兼顧學業及課外活動等各佔三成, 是眾多選項中佔比最多。

?學童壓力來源均與學業有關

根據資料A,雖然學童有不同壓力來源,但4個選項中,所有都與學業有關,可見學童因為學業而壓力過大。

2. 參考資料,指出現時香港教育制度兩個爭議點。

◇解題

題目要求指出「爭議點」,即不同持份者就同一議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學生作答時須指出不同持份者在什麼層面(爭議點)上有爭議。

◇參考答案

?學習應以個人興趣還是制度要求為先?

在現今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須滿足制度要求,如資料B所示,學生在課餘時間或透過補習等方式,鞏固學業知識及滿足考試要求,導致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更造成資料A所示有過半數人因考試而感到壓力。外國學習則較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可在較小考試壓力下發掘學習興趣。因此社會上出現關於教育制度是否過分催谷學生學習、應以個人興趣還是制度要求為先的爭議。

?可否自由選擇在校學習還是在家教學?

有人認為學校教育僵化及過時,教授的知識及技能未必能應付現今社會要求,愈來愈多家長期望在家教學。然而,有人不認同在家教學,因為在家教學課程難以監管,政府無法得知兒童在家是否得到適當教育,更可能出現父母疏忽照顧兒童等問題,可見應否容許兒童在家學習,還是兒童必須在校學習上,存有很大爭議。

◆延伸回應題

3. 「在家教學更有助青少年個人成長的全面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 的答案。

◇解題

.題目為比較題,學生作答時須加設比較對象,如「在家教學」相對於「在校教育」,同時須提出比較準則,指出孰優孰劣。題目要求學生就「個人成長」的向度論述,作答時必須扣連相關概念。

.題目是多大程度題,故學生在最後部分要比較兩者的「相對優點」或「相對缺點」。

◇參考答案

同意的論點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現今正規學校教育下,一般學校的常規上課時間是朝8晚4,加上補課、補習及課外活動,不少學生甚至到晚上8、9時才可回家,與父母相處時間不斷減少,令親子關係疏離。反之,在家教學主要由父母授課、解決子女學習困難,親子相處時間大增,父母成為最了解子女需要的人,親子關係自然更為密切。

.因材施教

正規學校一班師生比例約為1比30,學生能力有差異,興趣也不一樣,但在現有制度下,他們只能接受一致的教學內容,課程未能有效照顧學生興趣及學習差異。反之,在家教學由父母因應子女的專長及興趣,度身訂做合適課程,更能因應孩子能力提供教學資源,而子女面對學習困難也有「專人」解答,可提升教學效能。

不同意的論點

.未能提供專業適切的教學資源

在家教學多倚賴父母或聘請不同私人導師,然而一般父母均要工作,是否有足夠時間教導子女成疑,而父母不可能深入認識各科,也只有極少數人可負擔聘請多名家教導師。在家教學難像學校教育般,在不同學科及課外活動均有專業培訓導師。可見學校教育能更全面及持續地照顧學生多元學習需要,有利學生的智能發展。

.未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學校教育讓學生與同齡學童相處,他們要共同學習、參與課外活動和協作活動等,青少年在過程中可學習溝通及社交技巧,同時建立人際關係,在確立個人價值及建立自尊感方面尤為重要。反而在家教學,青少年只面對父母及外聘教師,與同齡學童相處的機會大減,難以建立朋輩關係及學習社交技巧,影響其長遠發展。

傾向「同意」的駁論:在家教學可替代性低

在家教學優點較難取代,因為教育資源有限,青少年不可能在正規學校得到度身訂做的教學。雖然在校學習有較充足的學習資源等好處,但政府可大力發展網上教學資源,又或資助家庭教學,令在家教學有較彈性的教學模式。

傾向「不同意」的駁論:在家教學影響深遠

即使在校教育未必能為每名學生提供獨一無二的課程,然而如中文及英文等科目,是不論學生興趣均必須學習,故若在家教學未能提供有質素的教學資源,影響將非常深遠。與朋輩相處及社交能力也不可或缺,青少年在學校較易得到相關經驗,故學校教育仍較可取。

(由通識科教師就時事議題撰寫)

[通通識 第523期]

更多教育
專題故事﹕真人圖書館  閱讀與你不同的人
【明報專訊】即使發達城市如香港,偏見仍是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對不了解的群體,我們很容易抱先入為主的態度。起源自丹麥的真人圖書館(Human ... 詳情
火星庫﹕觀影體驗  日新月異
【明報專訊】說起影像,相信各位地球人很自然想到電影、電視,甚至YouTube等,這些都屬於「動態影像」(moving image),近年地球... 詳情
透視貧窮﹕男女生足球賽  宣揚平等信息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即將開幕,全球無數球迷引頸以待。足球對不少人來說是運動或娛樂,但足球其實充滿無限可能:它可打破性別定型,也可為受... 詳情
芬蘭 仲夏節之夢
【明報專訊】夏季到來,你是不是很期待呢?因為代表要放暑假了,對吧?芬蘭人也一樣期待呢!在一年中日照最長的一天,象徵夏季來臨,芬蘭為此有「仲夏... 詳情
一map節日:芬蘭夏日 悠長假期
【明報專訊】每年都有夏天,為什麼要慶祝?原來和國家的地理、當地悠久的歷史有關,來看看芬蘭駐港澳總領事和他的同事Saana介紹屬於芬蘭人的仲夏...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