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09
    星期一

各地區衰退風險增 恐互相拖累

[2022.05.09] 發表

環球通脹持續攀升,遏抑通脹成為多國央行當前重任。美國、英國等多國央行也在上周加息,令市場憂慮到收緊力度過大可能會引發經濟衰退。在新冠疫情期間多家主要央行實施的寬鬆措施刺激了消費需求,令疫情高峰過後供應鏈陷入供需失衡,帶動通脹持續向上。俄烏危機爆發更導致原已居高不下的通脹進一步攀升。由於通脹原因並非純粹由貨幣政策造成,令收緊貨幣政策也未必有效控制通脹。各經濟體正面臨不同的挑戰,而勞動力成本C升、大宗商品價格飛漲、能源危機威脅製造業等因素,令環球經濟走下坡的風險增加。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指出,目前歐洲、美國和中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而一個地區的經濟下滑,將增加其他地區經濟受挫的機率。

羅格夫指出,市場人士及政府機構的經濟預測,最近開始強調日益增長的區域風險,但可能低估了不同地區相互影響作用,例如中國防控措施將短期內影響全球供應鏈,從而增加美國通脹壓力,並降低歐洲需求。這些問題通常會因商品價格回落而緩解,但由於俄烏危機沒有解決[象,全球食品及能源價格仍將維持高位。

學者:中國防控影響全球供應鏈

增美通脹壓力 降歐需求

隨茯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目前以40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價格軟茬隻茪ㄦ|對增長造成重大衝擊的前景看來愈漸渺茫。羅格夫認為,疫情期間消費者的儲蓄增加,較有可能發生的情G是消費需求保持強勁,而供應鏈問題惡化。

美國政府及聯儲局正縮減刺激政策,這將在一定程度有助緩解通脹,但這將增加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一旦美國陷入衰退,尤其是由聯儲局加息周期引發的經濟下滑,將抑制全球進口需求,引發金融市場混亂。聯儲局在本月加息半厘之前,美國第一季GDP按季折合成年率已出乎意料收縮1.4%,是2020年次季因新冠疫情而陷入經濟衰退以來,最差的季度表現。不過部分分析認為在通脹壓力之下,美國消費者實際支出仍在增長,認為美國經濟動力仍未受損。彭博社資深編輯奧瑟斯(John Authers)認為經濟倒退的原因之一,是貿易逆差——進口增長大於出口所致。

雖然石油產品、原油、天然氣等出口增加,帶動美國3月商品和服務出口額按月增5.6%至2417億美元,但強勁本土需求導致美國3月商品和服務進口額按月增長10.3%至3515億美元。兩者同創紀錄新高,令3月貿易逆差擴大至1098億美元的紀錄高位。貿易逆差已連續7季拖累美國的GDP表現。

彭博社專欄作家、新澤西州諮詢公司A. Gary Shilling & Co.總裁希林(Gary Shilling)指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增加。企業在去年底建立庫存,應對供應鏈問題,惟消費者未大舉掃貨,可能需要多個月才能減少存貨。聯儲局持續加息將抑制消費及投資,因個人及企業貸款購買汽車、設備等變昂貴。經營成本增加,令製造業面臨大量不確定性。美國及中國經濟放緩,將威脅到歐洲復蘇前景。即使沒有俄烏危機,其復蘇仍會受到一些限制,而戰爭放大了其風險及脆弱性。受能源價格C升等因素影響,歐元區首季GDP初值,由第四季按季增長0.3%,放緩至0.2%,引發滯脹擔憂。

德經濟部長:制裁俄損歐經濟

歐盟委員會正計劃進一步收緊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承認,對俄實施原油禁運將推高油價,損害歐洲經濟。與歐洲一樣,英國也受到能源價格C升所困擾,而且跟美國一樣,英國也面臨繃緊的勞動力市場,這令其陷入高通脹、低增長的困境。英倫銀行上周警告,英國可能面臨雙位數的通脹升幅、長時期的經濟停滯,甚至經濟衰退。英國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7%,創30年高位。英倫銀行指出,由於英國能源價格的上限,稍後將再提高約40%,預期10月通脹率將突破10%。

部分新興經濟體亦正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南美最大經濟體巴西,3月中至4月中的通脹率按年升12.03%。為遏抑通脹,巴西央行上周將利率上調1厘,將基準利率提升至12.75厘,並為更長時間的貨幣緊縮政策打開大門,預期6月仍可能進行幅度較小的加息。[象顯示,借貸成本大幅上漲為當地消費帶來壓力。資料來源:彭博社、Project Syndicate、

英國廣播公司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