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3
    星期一

大灣區GBA專題:乘理財通東風 研成跨境金融創新試點 一城一港一灣 穗打造理財資管中心

[2022.06.13] 發表
廣州市4月發布文件,提出重點培育以「一城一港一灣」為核心的廣州資產管理走廊,目標2030年成為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圖為國有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於廣州的分行。(陳子凌攝)

【明報專訊】廣州市政府今年4月先後公布兩份文件,規劃未來數年廣州的城市重要功能定位。其一是在跨境理財通的基礎下,建設大灣區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其二是利用全國5個國際消費中心試點城市的契機,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地位。本版今明兩日將探討兩大「中心」的規模會對廣州帶來什麼影響,以及香港有何角色。

隨茈h年9月大灣區推出跨境理財通,下一步就是在區內城市建設大灣區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早有此打算的廣州市今年4月發布《廣州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就建設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定下時間表及規劃藍圖,包括提出重點培育以「一城一港一灣」為核心的廣州資產管理走廊,目標是2030年成為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集金融科技貿易優勢 3階段建設2030成形

去年9月,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長邱億通已表明要藉跨境理財通的契機在廣州打造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根據方案,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將分3個階段,首先在2023年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分區分類的理財和資產管理集聚區,促進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便利化;第二階段在2025年建成理財和資管機構、人才、信息高地,初步形成跨境理財和資管特色;最後於2030年建立資產管理、金融科技與產業相結合的創新機制、提供品種豐富的理財產品和服務,境內外的理財和資管服務有效對接,跨境理財和資管比例顯著提升,成為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

為完成不同階段的目標,方案提出在廣州培育「資管走廊」以提升金融集聚效應。「資管走廊」由一城一港一灣組成,即天河區廣州國際金融城、黃埔港魚珠片區及南沙明珠灣起步區,形成錯位發展的區域資產管理發展格局,每個區域既各具特色,亦能形成理財和資產管理的跨區聯動。

其中,廣州國際金融城的理財和資管片區將依託天河區金融機構集中的優勢,加快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及理財、資管子公司、合資格證券基金期貨機構,探索資管產品和服務創新,探索建立理財和資管機構專屬的落戶服務新模式;黃埔港魚珠片區依靠黃埔區高新科技產業的優勢,匯聚風險投資機構、以投資管理或資產管理為主要業務的大型投資企業,培育為科技企業服務的股權融資和風險投資,透過資管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南沙明珠灣利用南沙自貿區在稅收、跨境貿易投資開放試點、跨境資金流動便利等政策優勢,加快推動在南沙區設立港澳保險服務總中心,加大保險資金對廣州的支持,提升保險機構的資產管理能力。

探索擴理財通 推跨境資金池擴人幣跨境

要做到擁有大灣區特色的理財和資產管理中心,方案還提出要創新大灣區跨境資管產品,包括吸引香港資管機構擴大在穗業務;支持大灣區內資管機構合作開發能滿足區內居民需求的產品,並充分利用跨境理財通、債券通、股票通等互聯互通投資渠道,發展多層次財富管理業務。此外,要探索擴大跨境理財通試點機構和產品範圍,例如允許同一集團的銀行分支機構為粵港澳三地客戶提供理財產品的諮詢、售後服務等見證辦理,以及研究探索「保險通」等更多跨境金融創新試點在廣州率先落地。

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的建設離不開資本流動,因此方案也提出建立與大灣區相適應的帳戶管理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擴大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試點銀行範圍,推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在廣州落地;深入推進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爭取在南沙、廣州國際金融城等地率先擴大跨境資產轉讓的業務範圍和品種。另外,依託港澳人民幣離岸市場,支持資管機構進行離岸證券投資及離岸基金管理等業務,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和規模;加快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支持大灣區跨境資管業務高質量發展。

挑戰:資本市場參與度弱 他市競爭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指出,廣州於《金融十四五規劃》文件明確提出金融業增加值的GDP佔比要在十四五期間達9.5%,為盡快實現此目標,便需加快金融領域建設,打造理財和資管中心是可行路徑。通過建設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大灣區居民的個人跨境投資將可望更便利、渠道更多元、理財產品更豐富,同時有助拓展人民幣跨境投資與使用。

丁安華預計,隨茷堻]理財和資管中心,廣州日後將承接港澳居民的部分財富管理資金,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大灣區內資金活躍度。但他認為廣州亦面臨挑戰,首先目前廣州境內上市公司約200多家,僅排全國第七,總市值約3.5萬億元人民幣,資本市場參與度和證券化水平偏弱;其次,廣州的持牌金融機構約有300多間,設立於廣州的大型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總部較少,綜合金融實力尚需提升。此外,廣州也要面對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理財和資管業務競爭,需發揮差異化優勢才不會陷入惡性競爭。

更多港聞
初創設計電子教材 助非華裔兒童學中文
【明報專訊】對於一般本地兒童來說,要學識讀寫中文不會怎樣困難,但對於非華裔兒童和讀障兒童來說,卻是另一回事。有初創公司專門為這兩類兒童設計中... 詳情
【明報專訊】近10年,李雅庄和曾昭偉合作經營補習社,發展至4個上課地方。所以,他們相當了解外籍和讀障學童學習中文的困難。 稻草教育去年...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由唔識廣東話 到10優狀元 45歲QC仔任美大學校長
【明報專訊】1995年香港會考十優狀元之一、皇仁書院(QC)舊生蔣濛(圖),日前獲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校董會委... 詳情
【Emily】6?12三周年 民主派出帖紀念
【明報專訊】噚日係反修例運動6.12示威3周年,唔少民主派人士都鐪acebook出帖紀念。公民黨主席梁家傑鮥ost講天氣,亦語帶雙關,話...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