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臥兒王朝遺珍聚故宮館 探討明清中外交流
【明報專訊】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合辦的展覽「莫臥兒王朝瑰寶」昨起開放,展出逾100件莫臥兒王朝黃金時代的文物。館方策展角度包括探討莫臥兒王朝與中國明清兩代的文化交流,提及部分展品的工藝技術同時出現在莫臥兒王朝與明清兩代。
莫臥兒王朝屬16至17世紀世上最具影響力的王朝之一,由穆斯林統治並以波斯語為官方語言。「莫臥兒」即波斯語中的「蒙古」,由帖木兒或成吉思汗後裔創立。鼎盛時期版圖覆蓋現今阿富汗的喀布爾,至「德干蘇丹國」邊界、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東至現時孟加拉。王朝君主之一的沙賈汗下令修建聞名的泰姬陵。
匕首鑲2000寶石 工匠巔峰之作
展覽以王朝其中3代君主為主軸,介紹當時王朝的宗教寬容政策及設立宮廷作坊,為藝術發展奠基,展品之一的吊墜來自賈漢吉爾皇帝在位時期,吊墜運用「昆丹」鑲嵌工藝,刻上象徵波斯文化中智慧之王所羅門的「戴勝鳥」,其眼晴均以小顆粒的「祖母綠」鑲嵌。展覽另展出賈漢吉爾時期的一把「帶鞘坎查匕首」,館方形容屬當時工匠的「巔峰之作」,同樣運用「昆丹」工藝製作,匕首表面鑲嵌逾2000顆寶石,體現當時宮廷中負責寶石切割、鑲嵌等不同作坊之間的合作(見表)。
明瓷成皇室珍藏 玉雕獲乾隆青睞
賈漢吉爾在位時的天文儀器「天球儀」亦可見於展覽當中。「天球儀」上的雕刻代表不同星座,賈漢吉爾常以手持或立於天球的形象示人,藉此顯示其名字之義——「世界的征服者」。他也積極收藏各地珍寶,包括來自中國明代弘治時期的黃釉盤,此物本屬明廷贈予他國的禮物,輾轉成為伊朗薩法維王朝與莫臥兒王朝互贈的禮物之一。館方亦提及,莫臥兒王朝的藝術品當中,不乏具有同期中國明、清時代可見的工藝技術,例如莫臥兒皇室的一個儲物箱就以古吉拉特邦的螺鈿工藝製成,將貝殼切割逾千片,打磨後再貼於木箱表面,同一時期明代的漆案也採用類似工藝。
館方也提及,清代乾隆帝亦欣賞莫臥兒王朝的玉雕。展品之一的一隻酒杯由一整塊白玉雕刻而成,以地中海地區的茛苕葉為形,杯壁薄至透光,正屬乾隆帝的心頭好。
亞洲首完整展示 開放至明年2月
故宮文化博物館長吳志華稱,今次屬亞洲首次完整展示莫臥兒王朝藝術的展覽,冀助公眾從中了解伊斯蘭、印度、中國及歐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期由昨日起至明年2月,館方料可吸引約14萬人入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