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東莞低空經濟分杯羹 打造百應用場景 與廣深珠空域、政策、產業展深度合作
【明報專訊】廣東發展低空經濟,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低空經濟三核」(3個核心城市),不過面對這個具潛力的「大餅」,夾在廣深之間的東莞也正籌劃分一杯羹。東莞發改局月初稱,力爭一年內打造不少於100個具有示範意義的應用場景,與「三核」在空域共享、政策協同、產業聯動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明報記者 林迎
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在7月3日於東莞舉辦的廣東省(東莞)2025年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發布會上說,近年來東莞深化與廣深珠等兄弟城市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全市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的天然優勢,全力打造「低空場景之城」。東莞將全面融入廣東省和深圳市低空經濟改革試點,深化與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溝通合作,在空域共享、政策協同、產業聯動等關鍵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訂37項場景需求 涵貨運消防救援
會上亦發布了《東莞市2025年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典型案例清單》(見表)和《東莞市2025年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機會清單》(以下簡稱《機會清單》),內容會不斷更新,東莞還將積極「謀劃場景、建設場景、應用場景」,力爭一年內打造不少於100個具有示範意義的應用場景。
當中,《機會清單》包括37個具體場景中還未實現的需求,涵蓋安全保障、貨運物流、公共服務、消防救援等12個類別。例如在製造業服務領域,需要智能巡檢無人機及機庫提供商,以及具有專業資質和技術實力的無人機維修企業;在公共服務領域,需要長航時、大載重、多功能、具備高精定位技術的平台,以及應急投送裝置供應商;在地理測繪領域,需要高精度測繪無人機及載荷提供商、專業數據處理與建模程式服務商等。
擁「世界工廠」優勢 技術成熟配套完善
東莞發改局稱,東莞是擁有34個工業大類(國家制定總數為41個)的「世界工廠」,亦是東莞發展低空經濟的最大競爭力。現時東莞已擁有528家泛低空企業,在無人機生產、通用航空製造等領域技術成熟,在電子元器件、動力電池等方面配套完善,東莞理工學院還設有國際空天技術研究院,廣東省首支無人機救援專業隊、大灣區首條低空商用化海關運輸線路皆誕生在東莞。
爭融通廣深基建 開通載貨載人航線
根據去年公布的《東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東莞計劃至2026年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發製造為核心、以低空應用場景為牽引的產業體系,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方案又稱,將力爭與廣州、深圳等城市在地面配套、低空信息及飛行「航路網」等基礎設施及航線規劃佈局基本融通,爭取屆時能開通10條以上載貨、1條以上載人商業化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