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生產力局:港可貢獻高密度「樣本」
【明報專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內地業務首席執行官黎少斌在廣東「南方+」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香港除可為內地企業出海提供制度接口、與內地城市協同形成產學研生態閉環,並可提供高樓密集、空域繁忙的「高密度城市環境」低空管理經驗,推動「天空之城」轉變為「天空之灣」,也可為亞洲低空經濟發展提供「香港樣本」。
稱港強在上游 正推動中游標準制定
黎在〈搶灘低空經濟,香港可為亞洲貢獻「香港樣本」〉文章指出,低空經濟產業鏈價值由上游、中游、下游3個層級構成,上游包括航空材料及核心裝置的設計、製造等,中游包括各類飛行器製造、機場建設、航空培訓等配套建設和服務,下游包括旅遊觀光、物流運輸等應用市場。上中游佔據整個價值鏈的70%,而香港強在上游,中下游也在快速發展。生產力局亦致力推動上游創新,以及在中游的標準制定與對接。
黎建議,香港低空經濟若要騰飛,短期內應建立粵港澳低空通訊網絡標準,解決跨境飛行「最後一公里」問題,加強「監管沙盒」計劃的有效落地,完善法律法規以更好制定標準,同時推動建立中國與國際相互銜接的規管體系與規則標準。中期來看,可結合空域繁忙、樓宇密集及居民注重隱私保護需求,形成城市低空管理的「香港方案」,輸出高密度城市空域演算法模型,協助全球更多城市實現低空飛行器的安全運行和有序管理;另一方面,作為「超級聯絡人」及「超級增值者」,香港也可將全球涉及低空經濟的優秀技術或商業模式引入內地。
有力打造低空經濟仲裁保險中心
他還提到,長期來看,香港可憑藉普通法體系、金融與交通樞紐地位,以及高效低成本的優勢,吸引全球法律人才及配套服務集聚,成為亞洲低空經濟糾紛仲裁與保險創新的中心,為解決商業爭端提供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