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中四學生鄭樂星(前排左起)、曾子皞、鍾百圖中二時已於STEM活動中學習中六生物科有關抗體、遺傳學的課程,並研究用DNA技術快速檢驗病毒。副校長勞惠昌(後)表示多得正修讀生物科技博士課程的校友Simon每周回來指點學弟妹,他亦由教師變成學生,與同學一起學習基因工程的新知識。
放大
 
(圖2)
放大
 
(圖3)
放大
 
(圖4)
放大
 
創發社肩負推廣STEM任務,在校內外籌辦科學和科技宣傳,例如學校2017/18學年開始舉辦的「午間STEM」活動,同學透過遊戲學習STEM。圖為該校同學透過揈榴槤學習鐘擺原理,同時「練膽」。
放大
 

其他新聞
Data解密﹕內地量化個人信用 推進誠信抑或監控?
透視救援﹕伊波拉捲土重來
英譯概念﹕Food Safety 食品安全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2017/18學年時事通識問答比賽 第九回合得獎名單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通識×STEM﹕通識發掘問題 科研找答案

【明報專訊】如果學校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同學、教師上吐下瀉,你會如何是好?送他們到醫院,再提醒自己以後小心飲食,然後……可能就沒有然後。聖公會李炳中學的同學就從STEM角度出發,認為「然後」應展開有關腸胃炎病毒及DNA研究,順道學好通識。該校通識科主任兼副校長陳偉雄表示,通識啟迪學生思維,STEM助學生解難實踐,「通識科為一粒種子,讓學生思考不同議題,然後學生透過跨學科學習和實踐興趣」,「通識×STEM」絕對可行!

◆聖公會李炳中學STEM教育

? 2000年代開始創科教育和參加相關比賽

?校內STEM教育主要分為:

—科學研究:研究生物科技、材料科學和環境科學;相關學會:創意及發明社

—科技設計:研究機械工程、產品研發和汽車部件;相關學會:設計與科技學會

?學校曾獲有關STEM教育獎項

2011年——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

2012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特色學校獎

2017年——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科學棟樑大獎

政府推動中小學 「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希望學生培養科研興趣,培育出創科人才。STEM結合通識,跨學科學習是否可行?

STEM扣連通識? 「有得諗!」

該校通識科主任兼副校長陳偉雄先語帶保留地說:「如果說『通識和STEM教的東西完全連繫』,那肯定不是的,因為它們各有範疇。」不過,陳偉雄認為通識和STEM跨科學習「有得諗,絕對有得諗」,因通識教學茩垮珛o學生思考,擴闊學生世界觀和視野,而這些正可轉化為學生做科學研究的素材。「學生(在通識科)可能『袋了』很多問題在腦子堙A他們在科學或科技層面則可實踐和解決」。通識講求多角度思考,學生要了解不同持份者的價值觀。陳偉雄稱學生學習STEM後,亦可擴闊思考議題的角度,「(學生)以往的持份者身分是市民,現在能用發明家或研究者的持份者角度,思考科技如何貢獻社會」。

聖公會李炳中學領導科學與科技推廣組的副校長勞惠昌亦提及,校內STEM的研究總不免涉及社會議題,例如2015年香港爆發鉛水事件,即引發同學研究用益生菌淨化鉛水,「報紙報道了什麼議題,學生都會討論有什麼解決方法」。

2016年4月聖公會李炳中學因爆發腸胃炎事件,10名學生和1名職員要入院。參與創意及發明社(創發社)的同學受此啟發,於那年暑假開始研究病毒DNA檢測,包括現時就讀中四的鍾百圖、曾子皞和鄭樂星。他們鑽研快速驗出腸胃炎和H3N2流感病毒的方法,最終研究項目「福爾摩斯G四螺旋偵探」獲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艾默生材料科學專項獎」。

為做實驗 養成看新聞習慣

3人本學年讀中四,剛開始上通識課程。他們指參加STEM活動除可訓練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更令學通識變得「有趣一點」。鍾百圖更分享:「我本身很喜歡看卡通,幾乎不看新聞,但因為要做實驗,所以一定要看新聞了解相關事件。但看茯毼荋N覺得報道的寫作手法挺有趣,開始養成看新聞報道的習慣,通識科因此變得較易入門。」

他們亦表示,研究基因工程後,學通識時更加得心應手。鄭樂星說:「今日(採訪當日)上堂剛好講到H3N2病毒,我當下(心想)『欸!我之前學過,這H3N2我知道』,好像比別人的知識豐富一些。」鍾百圖亦說:「我們也(在課堂上)學習寨卡病毒,這啟發了我們思索有沒有針對寨卡的快速檢驗方法……我們可不可以找出寨卡的DNA……15分鐘搞定,就知道你有沒有寨卡!」鍾百圖繞口令似地把其「福爾摩斯G四螺旋偵探」的驗菌流程套用到寨卡病毒,說得頭頭是道。

靈光一閃 盼把研究擴展

在旁的曾子皞補充道,參與科學研究使他對通識學習的內容更深刻。「之前上堂時,老師講到基因污染和改造,例如製作藥物等,看到原來基因工程的應用範疇可如此廣泛。想到我們的研究亦有複製基因的原理,所以特別有共鳴。有些同學不知基因改造食物原理,我們都可以解釋給他們知。」他們希望未來可與醫院合作,把「福爾摩斯G四螺旋偵探」作臨H實驗,檢驗真實病人樣本,期望將研究推出市場,貢獻社會。

◆校內STEM文化濃厚 有人諗計有人動手

聖公會李炳中學校長彭君華說,學校自千禧年代已很重視STEM,前任校長和教師都希望學生於科技範疇多發展,「教育局和坊間未講STEM之前,學校已起步,而且做得好成功,現時已把STEM教育做得如火如荼」。該校的初中課程除基本數理科目,多年來亦堅持教授設計與科技科,同學可以親手製作木材或金屬用具,培育他們在「科技」和「工程」的能力;在高中階段,教師則鼓勵對STEM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創發社和設計與科技學會等學生活動組織。

副校長:跨學科知識增解難能力

設計與科技科主任何建業說,學校文化創發氛圍熾烈,「有學生不特別有研究興趣,不過想到點子會跟教師說,其他同學接手實現出來。老師和學生都愛思考、發掘(創科)題材」。副校長勞惠昌表示,學校發展創科多年,帶來不少開心和感動的回憶,「我深信STEM教育不是在於擲多少金錢或拿多少獎項,而是可以培養學校氣氛,發掘學生潛質和建立目標。如果學生真的是科技人才,他將來都會走下去,即使有學生對STEM興趣不大,將來都能運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提升解難能力」。

■得獎作品

STEM與通識可迸發出什麼火花?以下是3個聖公會李炳中學同學的獲獎科研報告、設計及發明,看看同學的創意!

◆科研報告:福爾摩斯G四螺旋偵探

相關單元:公共衛生×全球化

獲獎: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艾默生材料科學專項獎」(2018)

同學先研究如何穩定形成四螺旋結構DNA的「納米機器」。由於「納米機器」為特別訂製,可以配對H3N2流感和腸胃炎病毒的基因片段,樣本再透過二銨鹽(ABTS)過氧化反應檢測,產生可目測的顏色變化,反映病毒濃度。研究呼應「公共衛生」和「全球化」單元下,有關大規模疾病蔓延事件、預防和控制疾病的討論。(圖2)

◆設計:關愛導航PPS 

相關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獲獎:機電工程署舉辦的「樂齡科技顯愛心」比賽中學組銅獎(2017)

在「今日香港」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下,同學會討論到社會凝聚力和青少年的權利和責任、人際關係等,課堂更會談論「關愛座」的爭議。聖公會李炳中學的同學由此設計出巴士關愛座的智能系統:系統中的八達通讀卡器可辨認長者或傷健人士八達通,該持有人可按鈕要求獲得關愛座,系統會提示普通乘客讓座。(圖3)

◆發明:突破性機械式義肢

相關單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獲獎:第20屆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最優秀項目大獎(初中)

通識強調學生要互助和關愛社會。聖公會李炳中學3名同學,為手部活動不方便的同學研發機械義肢。機械義肢成本只是400元,毋須用電,只需用推桿動作傳遞動力,義肢手指會隨手臂屈曲開合,並參考「夾公仔機」,用三爪原理夾持物件,能應付握筆、拾物和摺衫等日常動作。(圖4)

■相關概念

無障礙環境(barrier-free environment)

互助(mutual help)

多角度思考(multi-perspective thinking)

■多層思考

?STEM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和其他學科合作能帶來什麼效果?

文:何思諾

圖:何思諾、學校提供

[通通識 第526期]

 
 
今日相關新聞
通識×STEM﹕通識發掘問題 科研找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