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伊波拉疫情背後
【明報專訊】西非的伊波拉疫情自3月在幾內亞爆發以來持續蔓延,截至9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西非三國,包括幾內亞、塞拉利昂及利比里亞已錄得超過6000宗感染及懷疑個案,超過2900人死亡,兩個數字都是有史以來最多。受影響的村落和城鎮不斷增加,感染個案地域之廣前所未見。
隨茈鴘i拉疫情持續惡化,有藥廠先後研發疫苗及新藥,但這些疫苗和藥物都並未經驗證於人體有效,亦未有註冊。由於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醫療隊伍目前主要是為伊波拉病人提供支援治療,即醫治病徵,例如止痛、提供靜脈輸液以防脫水、維持含氧量和血壓及營養治療支援等,幫助病人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增加他們存活的機會。
疫情急速擴散 醫療系統崩潰
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首次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蘇丹(現南蘇丹國境內)被發現,曾先後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及加蓬等地爆發疫情,但2014年疫情的感染個案及死亡人數,已遠超過往多次疫情的總和。
造成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眾多,除與當地人生活習慣,例如在沒有採取足夠防護措施下參與葬禮,並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屍體等有關之外,部分居民因對伊波拉缺乏認識而諱疾忌醫,隱瞞自己或家人的病情,又或者因為不信任醫療設施而拒絕求醫,都是主要原因。此外,這些地區的人口流動性較高,亦導致病毒急速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受影響的國家之中,塞拉利昂及利比里亞均經歷多年內戰,國內百廢待興,醫療系統亦非常脆弱。在這兩個國家,每10萬人當中,平均分別只有兩名及一名醫生,而在香港,每10萬人便已有180名醫生。當地的醫療系統本已要應對基本醫療問題,例如瘧疾肆虐及產婦死亡率高企等,承受龐大的壓力,遑論要應對如此複雜而大型的疫情。
令情G更糟的是,這兩國不少醫護人員都受到感染或死亡,更多則因害怕受感染而不敢上班。同時,當地人民亦因害怕受感染,即使只是患上瘧疾或腹瀉等容易治療的疾病亦不敢求醫。假如情G持續,這些地區因伊波拉以外疾病死亡的病人有可能增加,掀起下一波醫療危機。
應對措施不足 急需國際動員
現時受影響地區的控制疫情措施,無論是社區教育、提供醫療護理、培訓醫護人員、控制傳染和追蹤曾接觸患者人士等,都出現嚴重不足。原則上只要疫情在一個地區爆發,即使只有幾宗病例,亦必須在所有疫情熱點地區設立治療中心及派駐醫療隊伍,以落實各項措施來控制疫情,但這樣需要大量人手。以塞拉利昂為例,隊伍應該跟進、曾接觸患者的人達數千人,但目前的人手僅能追蹤到數百人。另外,在利比里亞的首都蒙羅維亞,無國界醫生雖已設立全球最大、共有160張病H的伊波拉治療中心,但估計當地還需要至少1200張病H,才能容納所有確診及疑似病人,而中心的隊伍每天都要拒收10至30名病人。
無國界醫生在今次疫情中,已治療了官方感染人數中超過三分之二的病人。組織目前共有逾1800名員工在5間治療中心工作,但前線隊伍已經不勝負荷。要有效遏制疫情繼續擴散,必須有更大規模的國際動員。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中宣布派出3000名軍人前往受影響地區,並將在利比里亞設立17間治療中心及每周培訓500名醫護人員,假如有關計劃能夠馬上落實,並且有更多國家加入動員抗疫的話,疫情方有望扭轉。
文﹕無國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