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李嘉誠跑了」 傳遞反市場意味

[2015.09.16] 發表
李嘉誠、李澤鉅父子。(資料圖片)
去年4月,李嘉誠次子李澤楷以57.6億元人民幣將北京盈科中心出售。(資料圖片)

新浪網15日發表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的文章,指出「別讓李嘉誠跑了」傳遞反市場意味。文章如下﹕

「別讓李嘉誠跑了」成了這兩天媒體上的熱門討論話題,曾經的華人首富可能沒想到,自己在數年前作出的決定,一方面在商界被讚許為「又一次成功的逃頂」,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這樣的一次「勝利大逃亡」應該被嚴肅地追究。

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認為,李嘉誠的財富累積與政策高度掛u,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非市場化」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說,李嘉誠的行為並不是一種市場行為,不能說走就走。

「別讓李嘉誠跑了」似乎頗得人心

相信這篇文章的寫作和推出,並非出於官方授意。但從網友的評論來看,「別讓李嘉誠跑了」一種觀點似乎還頗得人心,這也反映了一種民意,至少表明了市場對這個話題的關心。

但從宏觀上來看,這樣的一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危險的「反市場」的強權意味,某種程度上帶有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同時也與香港基本法的基本精神相違背。

無可否認,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發展事實上得益於市場機制的發展,未來中國經濟也仍然需要在這樣的道路上持續下去。這背後是一個淺顯的經濟學原理。每個個體都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會對審慎思考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而政府一旦「越俎代庖」,那麼會出現資源浪費,造成效率低下。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中國經濟的發展得益於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同時這市場機制仍然是有效的,那麼李嘉誠在中國的財富積累也應該被認定為一種「市場行為」,同時未來中國也應該繼續鼓勵這樣的市場行為。

而一旦投資人退出,就對其動機進行無中生有的猜測,這並不可取。同時,過度干預市場行為,也會影響投資人對於未來中國經濟政策穩定性和持續性的信心和判斷。

「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的另一個觀點是富豪的控制導致了目前香港的困境,比如說普通民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改善,房價過高等。

一個事實是,在過去的10年中,香港的新建住宅不斷下滑,一般認為香港的住宅供應要達到年均兩萬套才能大致滿足市場需求,但過去5年的平均供應量卻不足1.1萬套,市場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這對於香港這樣一個奉行自由經濟原則的經濟體來說,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當然存在複雜的經濟和政治因素,但作為香港富豪的代表性人物,李嘉誠有責任以自身的努力和貢獻促進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從生意的角度來說,李嘉誠在數年前從中國大陸逐步退出一些投資項目,同時將更多的資產配置在歐洲,是資本逐利的天然選擇,也是為了追逐自身和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現在留給我們的問題是,在整體經濟發展的回報率出現降低的大背景下,中國是否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資本流出的[象?

不幸的是,在中國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這很可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面臨這樣的問題,政府當然應採取各種方式來遏制這一趨勢的形成,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性的管制方式是危險且有害的,對於中國來說,採取更加有效的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政策和手段扭轉經濟發展的頹勢,才是治本之策。

將市場的交給市場,並根據市場原則來制定政策和規則,在中國經濟面臨困境的大背景下,是更加需要強調和堅守的原則。

更多中國要聞
文物案揭明代張獻忠寶藏線索
【明報專訊】四川眉山市警方破獲一宗公安部督辦的盜掘、販賣文物案,檢獲包括金獅、金印和金冊子等國寶級文物,價值過億,由於案發於眉山市「江口沉銀... 詳情
聲援佔中學者囚11月獲釋
【明報專訊】自去年10月因聲援香港佔領行動被囚禁11個月的北京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創始人郭玉閃(圖),前日和他的同事何正軍一同獲得保釋。郭玉... 詳情
山東強拆被指燒死屋主
【明報專訊】山東臨沂發生強拆致屋主被燒死事件,網民指大批政府人員強拆村民房屋,屋主阻止時被燒死,其妻則被毆至重傷扔在路邊。死者親屬指不知當時... 詳情
浙EMBA學員集體炒股 慘賠逾億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持續下跌,不少股民都「損手爛腳」,其中在浙江一間大學的EMBA總裁班內23名學員,由於跟隨授課老師、內地知名私募基金葉姓... 詳情
【明報專訊】四川省通報南充拉票賄選案,2011年10月,時任儀隴縣委書記的楊建華動用公款80萬元(人民幣,下同)賄選,被判行賄罪、受賄罪、濫...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