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星期五

小息講場:從轉口沉香到南下工作——港莞兩地淵源深

[2022.05.27] 發表
油麻地果欄曾是東莞人的天下。(資料圖片)
東莞在地理上和香港非常接近,古時香港一帶更屬東莞縣管轄,港、莞二地一直有很深淵源。(香港電台提供)
果欄南面的石龍街以東莞市石龍鎮命名。(香港電台提供)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理事長張志祥(左)向藝人米雪(中)、大學生袁中原(右)在節目《鵅H咩牉隉H》解說果欄與東莞人的淵源。(香港電台提供)
著名畫家黃般若曾於1960年在香港辦畫展,全港各地風景均入其畫作,包括圖中的宋王臺。(資料圖片)
東莞同鄉總會大埔分會於1960年代籌款在大埔開辦學校。(東莞同鄉總會大埔分會提供)
前身為東義堂的東莞工商總會屬本地歷史悠久的工商團體之一。(東莞工商總會提供)

【明報專訊】元陳大震《南海志》卷七載:「欖香為上香,即白木香材……其價舊與銀等。今東莞縣地名茶園,人盛種之,客旅多販焉。」據說白木香樹原產於安南(越南),於唐代傳至廣東。到了元代,東莞縣已大量種植白木香樹(沉香樹),生產著名的「莞香」,成為重要的經濟產業。明代時,東莞出產的沉香木和香品會經水路運送到尖沙嘴,再集中到石排灣,然後轉運至廣州,銷售至國內和海外。有研究指,「香港」之名便是因港口集中大量沉香而得來。

//東莞人聚腳地:油麻地果欄/

油麻地果欄曾是東莞人的天下,1960年代以前,果欄九成半商販、工人為東莞人,如今仍有大量東莞人在那堣u作。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理事長張志祥(祥哥)解釋當中淵源:「1930、40年代,因東莞、深圳鄰近香港,當地種植的農產品會經火車運到油麻地火車站(現港鐵旺角東站),再運到果欄販賣,因而漸漸聚集了一班東莞人。」從前果欄不止售賣水果,也出售蔬菜、雞鴨、魚、米糧、雜貨等,正好讓從東莞過來的商販交易後順道購置食物、用品回家,形成一個熱鬧興旺的市集。

果欄南面有條以東莞石龍命名的石龍街,附近則有東莞街,祥哥也有一番解說:「我曾聽說,東莞街因為在填海(新填地街、渡船街一帶為20世紀初填海所得)之後,有更多東莞人聚集,因而叫東莞街。至於石龍街,因為從深圳到廣州,石龍為中間的必經之地,所以這條街便叫石龍街。」他又說,從前東莞出產不少J枝,很多時運到香港售賣,但隨茠F莞日漸城市化、耕地縮小,當地J枝產量大減,現時銷售到香港的J枝多來自東莞周邊地區。

//石龍火車站記載革命史/

位於東莞的石龍火車站歷史悠久,它曾是廣九鐵路沿線一個重要車站,從香港坐火車到廣州所必經,它背後更記載了一段關於孫中山的歷史。1920年代,孫中山為平定叛變的將領陳T明,曾經多次前往石龍,並在石龍火車站設立陣地,親自督師與陳炯明一方激戰。2014年,有逾百年歷史的石龍火車站停止客運服務,但車站外仍然豎立荇]中山的銅像,見證了這段革命歷史。

另一段發生在東莞的重要歷史事件,當然要算到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一事。虎門銷煙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清廷戰敗後,於1842年跟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對香港的歷史和發展影響深遠。

//東莞畫家記錄香港景色/

著名畫家黃般若(1901-1968)曾在1960年於中環聖約翰座堂舉辦題為「香江入畫」的展覽,這個「東莞畫家」足[遍踏港、九、新界,全港各地風景包括宋王臺、太平山、石排灣、八仙嶺、昂坪、佛堂門、流浮山等,在他筆下化為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畫,成為珍貴的紀錄。

//東莞工商總會歷史悠久/

早年香港聚集不少東莞人,不同的東莞團體應運而生。1893年,在港東莞人周少岐、何子貞、袁煥堂等創立「東義堂」,以聯繫同鄉、推動公益。因應需求,當時東義堂不但會幫忙運送同鄉骨殖回故鄉,後來更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建立東莞義塚,亦開辦不少義學,培育失學的貧困兒童。1931年,東義堂改名為「東莞工商總會」,至今仍屬本地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工商團體。

本地不少同鄉會都會開辦學校,成立於1955年的東莞同鄉總會大埔分會,開辦翌年便為婦女開設縫紉班,之後又開設了夜校和日校。該會會長羅志強表示,當時的婦女很難在外找到工作,分會便在晚間開辦縫紉班讓她們學習車衣,「之後又開辦夜校,因為很多人學識不足,需要讀書。後來開始籌備日校,我們找到了何非凡、吳君麗做大戲籌款,當時阮兆輝還只是個童星。」

◆東莞話小教室

東莞話屬粵語莞寶方言之一,它和本地圍頭話相似,二者在發音和詞彙方面有九成相同。東莞話保留了不少古老詞彙和用語,看看以下例子,若單憑字面,你能猜到是什麼意思嗎?

.時間/方向篇(表)

.動物/昆蟲篇(表)

.日常用語篇(表)

文:香港電台

圖:香港電台、東莞同鄉總會大埔分會、東莞工商總會、資料圖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82期]

更多教育
陋巷日常:感情錯亂的年代
【明報專訊】(一) 學期終於來到最後一課,鬱悶在家中幾個月,做了很多事但感覺什麼也沒有做好,有一種重傷後希望爬起來的感覺,但不肯定能否... 詳情
閱讀篇章:看橋學「度橋」──曾敏之〈橋〉
【明報專訊】〈橋〉中,作者曾敏之藉描寫人生不同時期關於「橋」的片段,抒發家國之思。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佈局和聯想技巧。 【佈局謀篇:人生... 詳情
【明報專訊】生與死是人生的大問題:我們該如何善用有限的生命?又該如何面對不可知的死亡?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 詳情
範文天空:文武雙全,鐵漢柔情
【明報專訊】◆辛棄疾二三事 【辛棄疾】(1140 - 1207) 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豪放詞派代表,與蘇軾... 詳情
潮看文史:事後孔(hung2)  明(ming4)
【明報專訊】描述諸葛亮轉生現代日本的《派對咖孔明》成為熱話,對近年寫到爛的三國題材不太提得起勁的我,倒對此作的舊策新用頗感驚喜。自問沒有創作...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