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其他新聞
持份者﹕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Various Stakeholders' Responses
放眼世界﹕俄羅斯寒冬體驗 獨一無二
社評練習題答題指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社評練習題﹕改革政治體制 建設公義社會

【明報專訊】〈政改是千里之行 須始於足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1月9日開幕,審議推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習近平、李克強新體制首度向全世界展示其改革藍圖。中央領導層推進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全方位改革的決心在會前已表露無遺。然而,海內外關注的一大焦點應是,中國的政治改革在習近平、李克強領導下會如何開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近期多番宣示「[1]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會前披露的消息看,《決定》的內容涉及[2]宏觀調控、金融改革、行政改革、醫療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城鎮化、司法改革、社會保障、環境治理等,都是中國經濟和社會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其中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社會保障和環境治理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司法改革、文化改革和城鎮化問題則不僅是經濟議題,更具政治改革色彩,特別是城鎮化中涉及的戶籍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流轉改革,具標誌性意義。宏觀調控、行政改革都涉及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領域,習李上台後,以「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取代過往的「加強與改善宏觀調控」,拋棄過往以4萬億元放水為標誌的貨幣刺激、行政干預的調控舊思路,改以市場調節為主,引入科學的「預期管理」,兼顧當前和長遠。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後的35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令數以億計民眾脫貧,中國並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過往過分依賴廉價勞動力、廉價出口和廉價資源如煤炭等促進經濟增長,隨茪u資增加、全球經濟低迷及中國民眾對自身權益意識、對環境和污染的關切日益提高,原來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習李上台後,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強調達到空前的重視。其實「調結構」和「轉方式」的口號喊了10多年,為什麼一直成效甚微?一個重要原因是體制有弊端,所以體制改革已被逼上梁山,這也是習李上台後,多番號召「壯士斷腕」的原因。

《詩經.大雅.文王》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此話顯示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具備求新求變的基因。如果說35年前中國啟動改革開放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就是要追求建設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針對的應是分配與權力。而對權力的改革,長期講的是政治體制改革,近期可以政府行政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前提;其次,包括司法體制改革在內的政府行政改革,在營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之餘,也可強力反腐肅貪、維護公平正義,有助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

習李新政將滿一年,海內外輿論對其一年來的表現從開始的充滿憧憬到逐漸不抱厚望,十八屆三中全會前釋放的改革強音再次掀起人們的期盼,希望中央領導層不會令國人失望。

——節自《明報》社評,2013.11.11

■關鍵字

[1]改革開放 (reform and opening-up)

1978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決策,為改革開放打下基礎。改革開放目的是改變長期對外封閉情G,「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令中國向世界開放。措施包括引入外國商人投資,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人民富起來,同時改善國際形象,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2]宏觀調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

宏觀調控是指政府透過各種財政、貨幣、經濟政策從而調節控制總體經濟。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主要目標包括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等,彌補市場調節不足。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至2007年,中國經歷6次宏觀調控,包括控制1978至1986年通貨膨脹,以及1998至2003年通貨緊縮。

 
 
今日相關新聞
社評練習題﹕改革政治體制 建設公義社會
社評練習題﹕練習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