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活體子宮移植 孕育「新」希望
公共衛生﹕子宮移植人工受孕×醫學倫理

[2014.10.13]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瑞典一名患遺傳病「羅基坦斯基綜合症」(Rokitansky syndrome)、先天只有卵巢而沒有子宮的女子,於2013年初先接受活體子宮移植手術,移植由61歲好友捐贈的一副已停經的完整子宮。醫生用她本身的卵子、其伴侶的精子作人工受精,育成胚胎後冷藏起來。手術1年後,研究人員將胚胎植入子宮,3周後證實她懷孕。

剖腹分娩 誕健康男嬰

不過她植入子宮後三度出現輕微排斥,須用藥物抑制免疫系統,更出現可令母嬰死亡的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徵狀及心搏率異常,醫生決定提早為她剖腹分娩。2014年9月,現年36歲的女事主誕下一名健康31周大的早產男嬰,出生時體重近1.8公斤(約3.9磅),與類似早產嬰接近,為子宮移植後成功生產開創全球先河。這種突破技術可望造福全球數以千計接受子宮切除或有先天缺陷而無法孕育下一代的婦女,有專家將之與1978年的試管嬰兒技術相比,視為醫學革命新突破。

解決婦女不育症障礙

英國生育協會主席佩西(Allan Pacey)稱活體子宮移植技術向不育婦女「開敞了門戶」,「出色又具革命性」﹕「有點似試管嬰兒,如一個步驟上的躍進,問題是能否重複地、可靠地、安全地施行。」研究子宮移植技術逾10年的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婦產科教授布倫斯特倫(Mats Brannstrom)表示,今次成果衝破了一道過往無法可治的婦女不育症障礙,也證明了活體子宮移植後的繁殖能力,「即使子宮來自過了更年期的捐贈者」。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植入的子宮最多只可以懷孕兩次,之後須切除,以減輕接受移植者服用抗排斥藥物而出現長期副作用。

——綜合《明報》報道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 詳情
【明報專訊】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蓋,海洋所蘊藏的能量,估計超過全球能源的總消耗量。海洋能(marine energy)透過潮汐、波浪、... 詳情
專題故事﹕如何走出迷網?
【明報專訊】全民上網時代,一機在手,可暢覽世界。上網工具成為生活必需品,現代人對網絡的依賴只會有增無減。香港浸信會醫院全人健康中心早前舉辦講... 詳情
大專生分享
【明報專訊】潘翰諺:手機製造更多話題 我每日大約上網8至10小時,一般是和朋友聯絡、做功課、玩手機遊戲,有時候上課也會玩。我覺得自己未... 詳情
【明報專訊】朋輩影響(peer influence) 網上社群(web community) 沉迷網絡(internet add...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