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星期一

基層關懷基層 打電話訴苦同聲同氣

[2021.10.25] 發表
一班有心的基層街坊包括阿包(左起)、燕萍、KK、阿芳及Cindy,今年先後加入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電話義工小組,每周到中心致電聯絡基層街坊,聽他們訴苦,也為他們解決難題。(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疫情無奈令人與人減少接觸,使社會服務受影響,一班基層街坊今年初起成為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義工,協助社工重新連繫不少疫下失去聯絡的街坊。他們每周致電關懷長沙灣及深水鶧炾羆h,憑茯菄餼I景與經歷,隔蚢q話令不少街坊打開心扉,為他們解難,也聽他們訴苦。有義工曾露宿街頭,有的棲身板間房,面對生活困苦,仍不失關懷別人的心,將經歷化為對同路人的祝福。

小組有7至8名義工,接受協會基本訓練後,每周到中心分組致電街坊,雖然不時「食白果」,但不少街坊由最初寡言,到後來漸漸願意分享。義工會記錄他們的健康、工作、經濟等情G,有需要再交社工跟進。

七旬曾露宿 「做義工後生卅年」

曾露宿街頭、74歲的阿包加入小組後細聽街坊訴說失業困境、對政府不滿、疫下醫院探訪困難等,若找到話題,「一小時都傾唔完」,「有些長者家堭o四幅牆,甚至牆都沒有,收到電話不知幾開心,最緊要用個心關心他們」。除了與街坊建立友情,阿包說自己也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愈做愈開心,好似後生了30年」,盼日後能與曾傾談的街坊碰面。

由社會怨氣談到茤觓硎煄A70歲的KK滔滔不絕,這份對社會的了解使他致電街坊總能打開話匣子,住板間房的他希望更多港人會主動了解基層需要。64歲的Cindy亦因為想了解社區問題與街坊需要,遂加入小組。

住板間房熟租管 社會話題滔滔

曾住板間房、58歲的阿芳最記得一名獨居板間房的八旬婆婆,她雖行動不便,居住環境惡劣,卻從不埋怨,常溫柔地說要感謝神,又反過來關心阿芳,使阿芳感動。婆婆口堥S說孤單,卻告知阿芳住址,希望她探訪,「她說沒什麼需要,其實是希望有人陪自己」。

發現長者失聯 揭腦退化症

義工除了關懷街坊,更幫助協會找到失去聯絡的長者。有社工家訪時找不到一名伯伯,義工無法聯絡上他,結果致電伯伯鄰居才知他外出後失蹤數日。最後社工在街上遇到伯伯,始發現他有腦退化[象。

助人也助己,住在協會婦女短期宿舍、55歲的燕萍有感自己收穫更大,見證街坊面對疾病、困難態度不一,有人仍能樂觀面對,明白到「有時不需要擁有很多東西」,專注聽別人故事,也令她放下煩惱。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註冊社工及宿舍督導何偉圻表示,過往疫情嚴峻時,社工未必能上門探訪,結果與部分街坊失去聯絡,遂萌生邀請基層「散打式」致電關懷街坊的念頭,他們同聲同氣,更有共鳴,用自己經歷「去祝福其他人」。

明報記者 陳柔雅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立法會選舉本周六(30日)展開提名期,民主思路及新思維宣布合作,盡量協調雙方成員參選。民主思路召集人、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昨於無... 詳情
【明報專訊】職津處今年8月加強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職津)網上申請服務,包括容許申請人經「智方便」獲電子預填表格。勞福局長羅致光昨稱,推出首期新... 詳情
大灣區GBA專題:北上務農港青  嘆缺政策支援
【明報專訊】山林茶場,牛糞蚯蚓,溫室大棚,田間勞作似乎離生活在大都市的港人有點遙遠,但有一班香港青年離開石屎森林,在山水之間做「現代農夫」。... 詳情
智能磁錨定內窺鏡 減手術傷口省人手
【明報專訊】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用內窺鏡進行胸腔和腹腔微創手術可以將傷口大幅縮小,但需要一個獨立開口放入內窺鏡,內窺鏡需要由一個專人操作等;...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李崢表示,智能磁錨定內窺鏡適用於胸腔和腹腔內的微創手術,包括心、肝、脾、胃、肺、腎等主要器官的微創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