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推行8年多,其間引起爭議。
放大
 
佔領運動期間,不少中學生到場支持,有人認為是受通識科課程的政治內容影響。
放大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
放大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
放大
 
中大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 趙永佳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美式茶餐廳歎漢堡
一map美食:牛肉漢堡 美國人情意結
答案
新聞焦點:網上看片拍片要注意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觀點與角度﹕通識教育科 應否改為選修?

【明報專訊】通識教育科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課程,與中、英、數並列四大必修科,其間課程引起爭議。有意見認為通識科作為必修科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應改為選修科目,供學生自由決定是否修讀,但有意見指出通識科具有獨特優點,必須保留為必修科。他們各有什麼理據?

事件背景

政府2009年9月起逐步推行「3+3+4」學制,並加設通識教育科成為新高中必修必考的科目。根據教育局文件,通識科約佔3年高中總學時一成(即約250小時),採用跨學科探究學習設計,旨在協助學生加深對個人、社會、國家、世界和科學與科技發展的觸覺,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及從多角度看事物,以事實和證據作分析,提升明辨性思考能力等。

通識科推行以來引起一些爭議。2014年9月佔領運動爆發,參與者不乏大專生及中學生,有建制派人士提出通識科課程設計未能達至其推行目的,且涉及不少政治議題,是促進學生參與違法社會運動的原因之一,其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等曾向政府提出把通識科改為選修科目,最終未被局方接納。

科大計分法重英數

另一方面,相繼有大學課程更改收生計分方法,把文憑試通識科的成績剔出必須計分科目之列,如科大茩垠^文和數學成績,其中工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雙倍計算該兩科的分數,中文和通識科幾乎與其他選修科地位無異,若成績不及選修科更毋須計分。

■評論摘錄—加重學生負擔?

通識科學習困難大

我們是否也該思考,問題的真正核心會否反而是(通識教育科)課程有太多要求,令一般學生顧此失彼,導致「周身刀,冇張利」?——智經研究中心

升學壓力無關通識科

「他們(學生)之所以受壓,根本原因在於大學資助學位的激烈競爭,因此為保學位,師生把各科的目標訂於取得等級4或以上等較難達標的成績。」——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陳曦彤

.解讀

由經濟學者關焯照擔任主任的冠域商業經濟研究中心2017年10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現時通識科的考核側重議論文寫作,又有校本評核,花費學生大量時間。

智經研究中心2017年4月撰文,稱通識科課程內容太廣泛,牽涉的概念極多,連教科書也未必能盡錄,學生負擔不小。

考核被批重文輕理

智經研究中心以由考評局整合出版的《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考試報告)其中一條考題表現評價為例,考評局指有相當多考生誤把「治安/法治」等同於執行法例,是把「法治」的意思詮釋為「遵守法律」,導致考試表現不佳,但據傳媒報道,連市面上流通的教科書,亦曾犯下類似謬誤。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通識科的筆試內容以長答題目為主,對語文能力較為遜色的學生相當不利,而文筆好的學生一般善於用文字闡釋個人看法,自然較易在通識科取得佳績。

壓力在於學位競爭

時任教育局長吳克儉2017年2月表示,約九成學生於文憑試通識科可獲2級或以上足夠入大學的成績,認為該科不會構成太大升學壓力。第6屆文憑試2017年7月放榜,若以入大學要求為及格門檻,89.5%日校學生在通識科取得及格成績,比率為4科必修科中最高。

選舉委員會教育界選委陳曦彤2017年1月撰文稱,絕大部分師生不可能因為害怕通識科「肥佬」而受壓,壓力源於大學資助學位激烈競爭。他認為,即使把通識科考評簡化,學生毋須在通識科爭奪優異成績,但資助學位的數目不變,學生的壓力只是轉移至提升其他學科成績上,對「減壓」沒有幫助。

■評論摘錄—壓縮選科空間?

壓抑選修科發展

「在新高中學制下,通識科被列為必修科。學生為了穩握入讀本地大學『3322』的入場券,只好投放更多時間於通識科,而放棄修讀感興趣的額外選修科或數學延伸課程單元一及二(即M1及M2)。」——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

承包文理讓學生自由選科

「香港高中學生能自由選修不同學科的原因,就是因為通識教育科已在『文理兼擅』上承包了責任,故學生可自由地選偏重理科的生物、化學,或是偏重文科的中史、地理,不用好像其他國家或地區一樣必須修讀眾多必修科。」——將軍澳香島中學通識科主任吳壁堅

.解讀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2014年11月向政府建議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目,稱通識科2009年成為新高中必修科後,研習人文科目如中史、世史、中國文學、英國文學等的學生大減,學生愈來愈不重視人文修養和多方面閱讀。考評局2017年12月公布文憑試考試報告,發現有開辦並參與甲類學科考試的日校中,開辦文科的日校較2016年少,其中開辦中國文學科的學校少17間,減幅約一成。

通識必修影響選修中史人數

根據考評局的資料,報考文憑試中史科的考生從2012年8596人跌至2017年5831人,更是2014年退修率最高的選修科。2017年考試報告亦指出,開辦中史科的日校減少8間。時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2016年8月表示,4科必修科目中,中文、英文、通識都是文科,通識與中史內容又有重疊,故無論文理科學生均對中史科有一定迴避。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副教務主任盧祥錦2016年4月稱,在新高中課程體制下,高中生要修讀4個核心科目及2個選修科目,要再將中史科變成必修科不可行,故要改善中史科選修人數下跌問題,應將通識科變成選修科,即由現時「4+2」變成「3+3」(3個核心科目加3個選修科目)。

其他科目難「文理兼擅」

將軍澳香島中學通識科主任吳壁堅指出,新高中學制及通識科本希望學生能貫通不同學科的知識,而這正是全球教育改革趨勢,如美國高中生須修讀英語、外語、歷史、科學、數學等學科,上海高一學生必須修讀中、英、數、地理、歷史、政治、生物、化學、物理,而因為必修的通識科可做到「文理兼擅」,香港學生才享有更大的選科自由。他強調,雖然現行的通識科課程存在缺失,偏重社會學科、忽視科學元素,但可以改善而非取消。

■評論摘錄—激化學生政治參與?

灌輸學生偏頗思想

「成為必修科的通識科,容許了龐大的空間讓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通識科教師向他的學生灌輸偏頗思想。」——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

助學生持平分析爭議

「通識科所帶來的思考工具,不但讓學生能盡量避免受別人誤導、煽動,而且讓他們抱持較持平、客觀冷靜和包容的態度去分析各大社會爭議。」——中大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趙永佳

.解讀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2016年11月批評通識科過分強調爭辯,令以價值和道德為基礎的明辨是非、分辨對錯已不再是學習的主要目標,認為這變相鼓勵學生在沒有道德與價值指導下爭辯,連大是大非問題也因觀點與角度而變成灰色地帶,非暴力等核心價值則可任意踐踏。

教師偏頗影響學生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2014年7月接受內地媒體《環球時報》訪問時稱,很多教師常在通識課提及內地人權和貪污問題,卻鮮有提及國家近10年的成就,令部分年輕人對內地不懷好感,認為現時通識科的課程設計迫使學生吸收太多政治知識,建議把通識科轉為選修科。網媒「港人講地」2017年5月刊出一份聖芳濟書院通識科測驗卷,提及七警案及警察大會,當中問題如「警察的集會又如何違反香港法治精神」等,被指有明顯傾向。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通識科沒有統一教材及教學方法,由教師自由發揮,故取材出現不實及偏頗、有政治取向等問題屢見不鮮。

研究:學生未因通識而激進

中大社會學系教授趙永佳受教育局委託,於2015年研究25間中學2500名中五生對通識科的態度及政治參與行為,2017年2月他於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指出,通識科令學生關心社會時事,但看不到學生對通識有較大興趣會令他們成為「鍵盤戰士」、於網上論政,或因某企業的政治立場對之杯葛,反而互聯網及對社會矛盾的看法,才對學生參與較激進抗爭構成影響。

趙永佳及中大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子樂2014年10月撰文表示,學生可從通識科學會一套如何全面評估議題、再決定自身立場與行動的工具,不會收到短訊或看到報道便立刻飛奔參與行動,而會考慮對錯好壞,甚或成本效益。時任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賴得鐘以2016年文憑試通識科考卷問及中國實施一孩政策會帶來哪些持份者之間的價值衝突為例,指出考生作答時要考慮有關問題涉及哪些持份者,從多角度思考而不可偏聽,反映通識科力求培養年輕人多從不同角度考慮社會議題,而非輕信某一政治主張或行動。

[通通識 第495期]

 
 
今日相關新聞
觀點與角度﹕通識教育科 應否改為選修?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