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中國群體抗爭不絕

[2016.09.29] 發表
2012年7月,江蘇省啟東市將要興建的一項日資製紙廠排污工程遭民眾反對,逾萬人包圍市政府,部分人闖入政府大樓破壞,圖為民眾推翻一輛停放在市政府附近的車。

【明報專訊】烏坎村的情形是中國「群體事件」的重要例子。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應星指出,在官方話語中,「群體事件」是「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眾多群眾自發參加、主要針對政府的群體聚集事件,其間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暴力衝突和違法行為,對社會秩序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群體事件具一定目的,如表達訴求和主張(包括政治主張)、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發洩不滿等;表現形式多樣,包括集體上訪、罷工、集會、示威、騷亂、暴亂等。

◆群體抗爭20年增數倍

2012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13年的《社會藍皮書》,指出近年因各種社會矛盾引起的群體事件,每年多達數萬至10多萬宗,而1993年只有約1萬宗。報告分析抗爭因徵地拆遷衝突、環境污染衝突和勞動爭議(如工資糾紛)為主,前者佔約一半,後兩者共佔約三成。

社科院法學院研究所2014年2月發佈《2014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梳理了2000年至2013年9月的群體事件,當中百人以上參與的有871宗;2010至2012年是高發期,3年共544宗;廣東省發生最多,佔全國的30.7%,當中包括「烏坎維權事件」。

互聯網促使事件升溫

人民網分析2016年上半年的群體事件,發現「勞資糾紛」是最常見的原因,且涉及工人、教師、護士等,群體廣泛;其次是「網約車」(如Uber、滴滴出行等)引發的紛爭。分析也點出互聯網迅速發展,移動端(如手機QQ、微信)成為網絡輿論的新重心,相關事件的短片在社交媒體廣傳,是輿情升溫的重要因素。

◆近年大型抗爭事件

(1) 環境污染

江蘇啟東反污染項目

2012年7月,江蘇省啟東市將要興建的一項日資製紙廠排污工程遭民眾激烈反對,民眾擔心廢水會污染黃海水域,影響魚獲和20萬人的生計。7月28日逾萬人包圍市政府,部分人闖入政府大樓破壞,初時表現克制的公安強行清場。當局宣佈「永久取消」該工程。

四川什邡反污染項目

2012年7月1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災區什邡市爆發圍堵市委大示威,抗議政府未經諮詢,批准興建大型鉬銅提煉加工廠。民眾擔心提煉過程造成污染,危害健康。翌日形勢升級,逾萬學生、市民拉起「拯救什邡,全城團結」標語,冒雨上街遊行。當局派出近千防暴警及武警鎮壓,造成多人受傷。市政府最後叫停項目。

廣東肇慶反對建焚化爐

廣東肇慶2013年籌建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祿步鎮,遭居民反對。2016年7月初官方叫停徵地工作,但民眾不信政府承諾,7月3日祿步鎮逾萬人上街示威。當局派數千警察到場鎮壓,雙方一度激烈衝突。

(2) 徵地衝突

雲南昆明徵地矛盾

2014年10月14日,雲南昆明市晉寧縣「晉城泛亞工業品商貿物流中心」的地盤,發生工人與富有村村民衝突事件,最少8人死亡。資料指出,當地政府為興建批發市場,徵收富有村部分土地。而因為徵地補償問題,村民和項目開發商一直存在矛盾,多次衝突。

(3) 執法不當

湖南城管打死瓜販

2013年7月17日,湖南郴州臨武縣一名被指「阻街」的瓜農遭多個城管圍毆致死,民眾抗議。18日凌晨逾200名防暴警察突襲守候在屍體旁的民眾,搶走遺體,官方指是「協助家屬將死者遺體運回村莊」,事件引起熱議。同年12月,動手打人的4名城管被當地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入獄3年半至11年不等。

(4) 勞資紛爭

東莞鞋廠罷工潮

2014年4月,廣東東莞台資裕元鞋廠數萬工人罷工,抗議工廠未按實際工資比例為他們繳交足額社保基金,要求資方補繳和重新簽訂正式合同等。工人代表李勇被帶走,18日有上萬工人遊行要求警方放人,24日罷工升級,裕元集團旗下多間廠房近6萬人罷工,後來廠方應允工人要求。2015年3月,裕元鞋廠再爆發工潮。

黑龍江礦工大示威

2016年3月,黑龍江雙鴨山市「龍煤」集團旗下多個礦區的數萬名礦工及家屬連日示威,指摘省長陸昊在北京兩會聲稱「不欠工人一分錢」,是公然瞞騙中央。工人稱已半年未獲工資,只有小量生活補貼。當局急調特警和防暴隊進入礦區戒備,雙方一度衝突,多名示威者被捕。陸昊其後承認龍煤集團嚴重虧損,不少職工生活困難。

更多教育
人物概念:鄭欣宜  女神就是做自己
【明報專訊】鄭欣宜──香港人大多會親切地叫她「欣宜」。不少香港人都說:「從小看著欣宜長大」,聽到「欣宜」便自然想起她母親、開心果「肥姐」沈殿... 詳情
時事漫話:橫洲項目 港府「摸底」代諮詢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尊子漫畫,《明報》,2016.09.19 ◆資料B 特首梁振英於9月19日回應傳媒提... 詳情
概念解碼: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 Yard, NIMBY
【明報專訊】「鄰避效應」這詞於1980年代由時任英國環境事務大臣Nicholas Ridley提出,英語直譯中文即「不要在我家後院」,意思指... 詳情
觀點與角度:內地客一去  旅業墮寒冬
【明報專訊】內地一連7日的十一黃金周(10月1日至7日)將至,香港旅遊業界一直視為重要商機。近年訪港內地旅客數字下跌,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直... 詳情
學生投稿:青少年被逼至牆角的元兇
【明報專訊】近年常傳出許多中學生自殺的消息;文憑試放榜後,報章除刊登狀元不亦樂乎的照片外,更有不少失落考生的臉孔。站在學校的立場,這些鬥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