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20
    星期四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2.01.20]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人臉識別技術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顧問教師:華英中學通識科教師 賴礎賢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人臉識別技術與提升生活素質的關係

•了解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可能導致的潛在問題

技能

•分析問題成因,並提出可行而具體的建議

•提出不同準則,並以多角度思考論證

態度及價值觀

•願意認識全球創新科技發展

•明白發展創新科技亦需考慮私隱等不同因素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時可能在社會引起的憂慮。

參考論點

個人私隱憂慮

人臉識別技術在全球的應用層面廣泛,如政府部門將相關技術用作調查罪犯行蹤,資料提及香港警方使用澳洲科技公司軟件,可透過自動掃描影片(包括閉路電視)拍攝到的人臉,並與警方資料庫配對以尋找疑犯,有助維持社會秩序。然而,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偵查案件或涉及與案件無關的公眾容貌及行蹤,可能會引起侵犯個人私隱爭議,反映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可能引起能否保障個人私隱的憂慮。

濫用資料憂慮

人臉識別技術可應用資料作不同用途,如內地可用於購買車票、主題樂園門票等。然而,相關資料可能被濫用,用於其他用途。就我所知面容辨識網站及軟件PimEyes開放予任何人免費使用,有指或助長「起底」等不法行為。另外,與人臉識別技術相關的規管亦未完善。根據資料,以歐盟為例,歐盟2021年4月提出擬設立人臉識別技術監管和標準,然而蒐集數據的場合及用途很難一概而論,雖然人臉識別技術用途廣泛,但因監管不足,可能引起市民憂慮資料被濫用的憂慮。

◆(2) 參考資料並就你所知,提出一項建議以回應你在題1所提及的社會憂慮。

參考論點

作廣泛諮詢及訂立罰則

由於人臉識別技術為新興的創科技術,以往法例難以有效規管,加上網絡數據的使用者眾多,要有效確保技術不被濫用並不容易。因此政府可就相關技術的使用需要,成立獨立的專責委員會,包括邀請不同持份者,例如企業、法律專家及科技公司等,並蒐集公眾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意見,就技術的研發、應用範圍、合理的使用權限及用途等作出明確規範,並訂立具阻嚇性的罰則,從而減少企業濫用人臉識別資料的風險,並在應用需要及個人私隱的保障中取得平衡。

■延伸回應題

◆(3) 「各國現時應全面停用生物辨識資料技術。」你在多大程度同意這個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同意:

→ 技術易被濫用

生物辨識資料技術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蔡曉紅指出,人臉識別技術濫用普遍,如在商場、景區、辦公樓等,公眾經常在不知不覺中被採集人臉信息,而人臉信息一旦被非法竊用,無法更改或替換,極可能引發科技倫理、公共安全和法律等眾多方面的風險,危及公眾人身與財產安全,嚴重影響公眾利益。因此,在未能確保生物辨識資料技術不被濫用的情G下,各國現階段應先停止應用相關技術。

→ 監管困難

由於生物辨識技術的使用門檻低,社會上有不少科技公司研發出相關系統讓公眾使用,而目前各地未有統一的法例規管相關技術。現時有網站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可隨時搜索公眾的容貌數據,用戶只要上載有人臉的照片,網站便會在數秒內搜索網上逾9億幅圖像,找出所有琣X的照片及影片,並列出有關影像所在網址。不論用途及目的為何,必定有大量公眾的個人資料在事前不知情的情G下被蒐集,有侵犯個人私隱之嫌。即使政府提出規管,亦可能具爭議及可行性等問題,例如難以監管使用者的用途。在未有具體可行及有效的監管機制前,各國政府應禁止使用相關技術。

很小程度同意:

→ 有礙創科發展

生物辨識技術背後涉及不同的科技應用,例如人工智能的研發及搜尋器的技術應用等,如要完全禁止有關技術的應用,變相對相關創科技術的發展造成障礙。現今世界創科發展為全球爭相競逐的產業範疇,能提供大量高增值的就業職位,同時提升公眾的生活素質,如果政府完全禁止相關技術的應用,將嚴重打擊研發或應用相關技術的創科企業發展。

→ 有礙政府執法

生物辨識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搜尋疑犯的行蹤,不少國家均透過人臉識別技術,在短時間內緝捕疑犯,例如中國在全國設立大量生物辨識系統,屢屢藉此有效緝捕犯人。同時,不少機構利用相關技術,在減少實體接觸的情G下辦理報名、繳費或應用各類設施等活動,大大提升生活便利,如各國完全禁止生物辨識技術的應用,將影響公眾利益。

●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

life.mingpao.com/htm/dl/20220120BS.doc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39期]

更多教育
概念解碼:私隱
【明報專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7條列明,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或通訊,不得受無理或非法侵擾,其名譽及信用,亦不得被非法破... 詳情
生活看通識:外賣平台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加上「宅經濟」的興起,網購成為不少人的消費模式,當中外賣平台亦是常被使用的服務之一,使本港外賣送餐服務競爭激烈。... 詳情
議題close-up:香港郊野山徑規劃
【明報專訊】郊遊是港人的假日熱門活動,除了眾多受歡迎的行山徑外,也有部分行山徑因欠缺打理或城市發展而鮮被人發現。本地網媒Transit Ja... 詳情
觀點與角度:南京大屠殺教材爭議
【明報專訊】2021年是南京大屠殺84周年,教育局建議全港學校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安排悼念活動,包括播放新華網《... 詳情
新聞有常識:「數碼開箱」揭法老王面貌
【明報專訊】電腦斷層掃描、X光技術等多用於日常醫療。在埃及,這些技術也可幫助解開數千年前人類面貌,為我們揭開古人的神秘面紗呢! ◆新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