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故事﹕我的煲劇時代

[2015.05.18] 發表
FAITH的4名成員Dawn(左起)、HiuYong、Sky、River都是90後,講到屬於自己年代的電視劇如《西遊記》、《皆大歡喜》都非常興奮。
馬傑偉

【明報專訊】近日電視台重播舊劇《大時代》,重燃「煲劇」熱潮,網民更稱之為「神劇」。不同年代有屬於當代的經典劇集,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煲劇回憶。

◆90後FAITH:網上重溫取代電視撈飯

跳唱組合FAITH上年出道後,今年加入新成員,現時4名成員同是90後。講起屬於自己年代的經典劇集,隊長HiuYong(HY)立刻回答:「是《皆大歡喜》!因為我本身喜歡喜劇,加上有古裝和時裝兩輯,算是橫跨我整個小學階段。上學多少都會有(讀書)壓力,搞笑劇集令我很輕鬆。」他更笑言至今仍記得劇中主要角色如謝天華、薛家燕、車婉婉等,印象非常深刻。

新成員Dawn小時候則有不少課外活動,令他看電視的時間比其他成員少,不過講到經典,他認為非《西遊記》莫屬;成員Sky也非常同意,更立刻背出當年的經典台詞:「我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花果山水濂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Dawn笑說,《西遊記》中有不少經典對白,直至現時也記得,他還喜歡《封神榜》等較「神怪」的古裝劇,並會把劇中角色畫在畫簿上。另一新成員River則喜歡《真情》,認為劇集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主題曲深入民心,稱為「經典」當之無愧。

本地青春劇集較少

現時網上科技發展成熟,他們都認為網上重溫取代「全民電視撈飯」無可厚非,市民也多了機會接觸外國劇集,但HY不認同港劇質素不及外國,反倒認為各有特色:「香港的製作較親民,美國劇集的特技比較強,兩者有不同感覺。」比較外國與本地製作,本地青春劇集相對少。「對上已經是《四葉草》系列。」Dawn說,本地學生經歷較「平淡」,外國有派對、舞會、聚會等活動,也間接令劇集內容更豐富吸引,如他現時追看的The Vampire Diaries。

重播劇集《大時代》引起熱潮,觀眾慨嘆現時劇集質素不濟,題材「離地」,不能引起觀眾共鳴,FAITH又怎樣看?他們認為時代不同,以前的題材可能會「慘齱v,現時就「開心齱v,難以比較。HY更認為觀眾「先入為主」,如劉青雲、曾江、鄭少秋等已變成前輩級演員,重看他們的劇集,自然會有「神劇」的想法。Sky則認為,現時劇集同樣引起觀眾討論,他笑稱,同學在學校也常常唱出正在播映的《華麗轉身》主題曲,他更搞笑地即席表演。

◆港台監製:劇集從前反映社會實G

香港電台節目監製鄧敏媚(May)加入電視圈逾20年,是資深製作人,近年調任監製,最新作品有《獅子山下2015》。她非常愛看電視,在電視劇陪伴下成長。May說小時候家庭屬草根階層,放學回家做完功課便幫家人串膠花、剪線頭,這時便是看電視的好時機。那時候人們娛樂不多,電視劇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要舉出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視劇,對May來說相當困難,因為她覺得看遍的每部劇集都非常出色,《豆芽夢》、《網中人》、《京華春夢》、《鹿鼎記》、《楚留香》,甚至推理劇《發現灣》等,都是她的心頭好。May看劇茩型G事性,她喜歡的劇集故事都很吸引,加上每集結尾通常會出現一個hook(伏線),往往能發揮吸引觀眾追看的功能。

May記得1990年代念大學時,學生聚在宿舍common room收看電視劇大結局,最高峰時可達百人,出現「迫爆」場面,「大家分享電視劇中的感情,角色深入民心,大家也看得投入」。

嘆工廠式作業損創意

May說,以前的劇集與當時社會現象配合,她以《網中人》角色「阿燦」為例,「廖偉雄演內地人活靈活現,令『阿燦』一詞一直被用以形容內地人」。《網中人》講述港人與內地人的相處和身分建構等問題,能反映時代狀G,令May明白文字並不是載道的唯一方法,電視劇也可以做到。這些電視劇亦令本來立志當記者的May轉為進入電視行業。

在電視圈的歲月,令May明白電視劇興衰的原因︰1970年代電視行業新人輩出,是百花齊放的新浪潮時期,但電視台薪水不高,不少人出名後選擇轉戰電影業,導致人才流失。另外,隨蚢q視台企業化,創作或受廣告商的取向掣肘。她又說,現時電視劇偏向工廠式製作,流水作業,欠缺團隊激盪出來的創意。May欣賞戚其義的團隊,「他們製作的《天與地》、《心戰》、《珠光寶氣》都非常好看,但因部分題材較新穎,有些觀眾可能看不懂或未能接受,所以無法引起迴響」。

創作士氣大不如前,觀眾接受度也低,香港電視劇如何走出困局?May認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的出現,或能勾起當年電視業拚搏的感覺,而港視製作比較大膽,也可令本港電視劇更多元化。May認為無邦q視也應發揮其領導角色,製作多元化劇集,令本地電視劇走出困局。

◆學者馬傑偉:港劇大不如前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2012年曾撰寫〈港產電視劇如何走到今天〉一文,剖析電視劇質素走下坡的現象。兩年多後的今天再談,他直指本港電視劇大不如前有三大原因﹕「首先當然是欠缺競爭,沒有競爭對手就無法迫出創意;電視劇興盛的1970年代,電視劇講的都是大家的集體回憶,能引起共鳴的身分背景;另外,以往香港的獨特社會特色已不復存在。」

電視劇有凝聚社會功能

馬傑偉所說的社會特色,是殖民地政府管治下的「真空時期」。當時香港沒有high culture/arts,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都沒有特別推動港人的民族認同感,電視劇文化剛好填補了這段空白時間,變成港人的文化精神寄託。1967年無邦q視開台,擁有很高的滲透率,電視劇成功凝聚了那個時期的港人,人們分享共同的文化資源,認識相同的明星、主題曲,亦從人物角色產生了一種parasocial interaction的效果,即把角色當成真實生活中的朋友,當時電視劇的角色確實是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小人物。這正正達到馬傑偉心目中電視劇的功能——凝聚社會的大多數。

後來,部分草根階層「上流」成中產,知識分子輩出,以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為主題的劇集開始冒起,《壹號皇庭》、《妙手仁心》等劇大熱,但故事描寫的也許並非真實的全部,「劇中的醫生、律師很懂得享受生活,下班會去酒吧喝酒,很多中產式娛樂,現實中的醫生、律師未必是這樣;你不能說這是虛構,做電視劇的人比一般人『走得前』,這些或許是欲望的投射,是一種大家嚮往的生活和形象,在劇中呈現出來,亦可能會引起大家爭相模仿及追求,1970年代的《狂潮》、《家變》等其實也有類似情G」。所以,電視劇除了反映社會現實,還可以倒過來塑造現實,影響生活模式。

1970年代港劇興盛,堪稱黃金時期,更能帶領潮流文化,馬傑偉認為這是極為exceptional(例外)。「電視劇不同於電影,劇集可以通俗,因為它要貼近生活,陪蚙[眾;它不用拍得很前衛、很藝術,否則便與觀眾有距離感,所以照道理電視劇很難、或不需要做到帶領文化的角色。不過,當時香港電視劇就意外地做到這一點。」馬傑偉認為所謂「神劇」,應該能成為一種cult,能吸引固定的追隨者,即使重播亦能有觀眾,最近重播的《大時代》或多或少做到這一點。在他看來,好的電視劇除了能說出年代的心聲,還要有深入民心的角色,「人物要立體,他的口頭禪、動作等要有記憶點」,另外每集結尾需要有一個hook去留住觀眾,才算是好的劇集。

■相關概念

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y)

本土文化(local culture)

娛樂產業(entertainment industry)

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

多層思考

1. 你認為最能代表自己時代的是哪套電視劇?

2. 你認為電視節目除了是一項娛樂,還有什麼功能或文化涵義?

文:鄭寶欣、袁志敏

圖:鄭寶欣、袁志敏、資料圖片、網上圖片、受訪者提供

FAITH服裝贊助:Black Parade HK Store

場地提供:Dancefloor

更多教育
通識講場﹕普教中利弊
【明報專訊】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課程文件指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推行普教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語... 詳情
【明報專訊】2000年,課程發展議會於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文件中指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是長遠目標」。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詳情
【明報專訊】尼泊爾在4月25日發生黎克特制7.8級的大地震,至今已造成逾8,000人死亡,受影響災民人數達到800萬,之後又發生餘震,部分超... 詳情
【明報專訊】無國界醫生至今運往尼泊爾的物資超過80噸,當中包括一所吹氣帳篷醫院。吹氣帳篷由防水的PVC物料製成,每個高4米、闊8米及長12米... 詳情
時事漫話﹕樓價高風險大 無阻「置業夢」
【明報專訊】◆資料A 漫畫內容 漫畫內一間地產代理公司外掛上寫有「加息無畏,加按無懼!!繼續買樓,誓不低頭!!」的橫額。公司內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