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集器」參加者發揮創意,從簡單一隻碗發掘不同用途,圓圖(由上至下)分別展示Yuki、Jeffery和Season使用陶瓷碗的方式。(圖:受訪者提供)
放大
 
(劉焌陶攝)
放大
 
每隻陶瓷碗的底部皆印有編號,Wy笑稱不少參加者說獲分發的陶瓷碗編號與自己很有緣。(劉焌陶攝)
放大
 
Wy和Ryan平日製作的陶瓷也是以碗、杯、碟等生活器具為主。(劉焌陶攝)
放大
 
「梨木製陶所」位於葵涌梨木道,大門過道旁的牆上貼滿了與陶藝相關的海報。(劉焌陶攝)
放大
 
製陶所另一面牆則掛上膠杯,放滿各類製作陶瓷的工具。(劉焌陶攝)
放大
 
製陶所層架和桌椅以木製品為主,色調較為沉實。(劉焌陶攝)
放大
 
蕭欣浩
放大
 
圖b
放大
 

其他新聞
神回覆:如何夾走最後那份菜餚?
古文化談:悼故人 ╳ 說死亡
答案
投稿園地:菜乾
文字青春痘:器皿篇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生活關鍵詞:擴闊「碗」的想像

【明報專訊】訪問當天,Wy因事稍遲出現,二人的訪問分開。談及他們創作「集器」的理念時,二人都一字不差地提到:「碗是一樣中性的物件。」Ryan解釋:「如果是一隻杯,大家就只會用來喝水。但碗的用途可以更多,我們不想局限使用者的想像。」

手工陶瓷碗 添一份「溫度」

Wy和Ryan是梨木製陶所(TOKI NASHIKI)創辦人,2018年中,他們獲邀參與「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便構思了「集器」藝術計劃作為參展作品。「集器」由900多隻手製陶瓷碗組成,每隻碗的底部皆印有編號。他們在網上招募「志願者」(參加者),各參加者獲發一隻陶瓷碗,使用一個多月後交回,再由攝影師常霖法師為參加者與用過的陶瓷碗拍攝合照留念,照片更會成為整件藝術品的一部分。他們希望作品能呈現不同人的生活習慣,以及對「碗」的想像。

「許多人進食只為了飽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Ryan認為,港人的飲食習慣太急速,但如將餐桌上的餐具換成陶瓷食具,添上一份手工製作的「溫度」,人們的生活節奏或會慢下來。Wy則從製作陶瓷工藝品的角度,思考器皿與食物的關係,「陶瓷製作食具其實是件理所當然的事」。Ryan認同Wy的看法,因當代藝術創作者很多時把陶瓷製成偏向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大眾或因此而忽略陶瓷最初是用來製作杯、碗等實用的食具。「當實用的陶瓷製品進入大眾的生活,改變他們日常習慣,也是種藝術,我們相信器物有這樣的能力。」Wy補充。

「集器」的創作過程中,二人遇上不少驚喜,如部分參加者發揮創意,把陶瓷碗當作「花器」(栽種、放置花草之器皿)或茶器使用;也有正職為雜誌編輯的參加者,將陶瓷碗變成雜誌封面照上的擺設。最令Wy感觸的,是發現親製的陶瓷碗真能改變別人的飲食習慣,也展示了食物與情感的連結,「有名參加者告訴我們,自從其父母離世就再沒有吃早餐。但他拿到陶瓷碗後,喚起父母在世時為他煮早餐的回憶,想到應要好好照顧自己,重新有了吃早餐的習慣」。她認為重點未必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好像有點誇張,但在這個(飲食習慣改變的)過程中,我相信是有種被愛包圍的感覺」。

碗中看生活

Season、Yuki和Jeffery是「集器」的參加者,獲分發編號分別為854、146和110的陶瓷碗,他們是如何使用陶瓷碗的?

問:你們是如何使用陶瓷碗?

Season:我展開了「一日一茶」的計劃,每天用陶瓷碗泡一款茶。一來可測試同一隻碗泡不同茶的效果,二來想看看每天不斷地使用,器物會產生什麼變化。我也有拍照上傳到自己的facebook專頁「人在草木 poetma」。

Yuki:領取陶瓷碗後就時常帶茈式A遇到心儀的花材就會拿出作「花器」之用。令花材立於花器的過程訓練了自己的耐性,也學會了取捨。完成作品後,碗上留有花材痕[,照片也有上傳到我的facebook專頁「禪花 zenhana」。

Jeffery:我還是把陶瓷碗當作食器,因為希望這隻碗能記錄這段時間的生活,例如吃不同菜餚,或者洗碗時都會在碗上留下痕[。

問:有否改變你們對「飲食器皿」的想像?

Season:有。使用過程中我一直把陶瓷碗隨身攜帶,在家、工作、聚會,甚至旅遊都用陶瓷碗泡茶。感覺它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器物」,每天都有變化。

Yuki:一開始我就沒把陶瓷碗當作食器,只作花器。使用過程讓我想起日本花藝師川瀨敏郎,他正是用不同類型的器皿(包括飲食器皿)作花器的。

Jeffery:這倒沒有,反而是從中感受到手工陶瓷碗與機械生產的碗是有分別的,手作陶瓷製品能把製作者的生命與我的生活扣連。

餐桌器皿與傳統文化

Wy和Ryan希望讓陶瓷器皿回歸最原本功能,而碗最基本功能,是用來吃飯。餐桌器皿看似平平無奇,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曾任法國餐廳大廚的蕭欣浩,則在杯盤之間發現餐桌器皿與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原來大有關連。

問:為什麼碗是圓形的?

蕭:在商代已經有方形和圓形的鼎,但人們發現使用方形的鼎時,被四角阻擋不便進食,所以漸漸演變成圓形的碗,其中也有團圓的寓意。

問:餐桌上有什麼禁忌?這些說法又從何而來?

蕭:宋代以前,如果長輩未吃完飯,晚輩不得放下筷子,要舉起筷子「扮食」,否則會顯得長輩很貪吃,這是源自《周禮》的規定。時至宋代,晚輩吃飯後可把筷子橫放碗上,以示對長輩的敬重。不過「筷子橫放碗上」的做法在明朝成了禁忌,官員俞肅曾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橫放筷子,本想以示尊敬,朱元璋卻認為這是大不敬的俗禮,更把他發配當兵。時至今天,人們已經少有執著《周禮》,但橫放筷子仍被視為無禮行為。另外還有些食忌是今人仍會遵從的,例如不能用長短不一的筷子(「三長兩短」的壞兆頭)、筷子不能豎插在飯中(做法類近替先人上香)等。

■做一做

日常溝通中,我們也用到不少與「碗」相關的諺語和俗語,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圖b)(答案見頁底)

■「合.陶—當代陶瓷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15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專題展覽館五

簡介:展覽展出9組陶藝家和媒體藝術家的作品,「集器」是其中一項展品,展後陶瓷碗將發還給參加者。想知道另外900多隻陶瓷碗的現G,就別錯過這次展覽。

文:韓祺疇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352期]

 
 
今日相關新聞
生活關鍵詞:碗的可能
生活關鍵詞:擴闊「碗」的想像
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