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星期五

今期流行:漫畫文學 平易迎人

[2021.10.22] 發表
10月起,南豐紗廠舉行《走進伊藤潤二的詭異世界》,設有5個展廳,讓觀眾體驗伊藤潤二漫畫世界中的恐佈美學。(朱安妮攝)
漫畫以圖為先,閱讀次序若不標明,大家看得懂嗎?(朱安妮攝)
梁婉玲(Ellie)
陳國偉

【明報專訊】南豐紗廠╳伊藤潤二

南豐紗廠正設《走進伊藤潤二的詭異世界》體驗館,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Ellie)說,源於朋友念小六的女兒推介,令她認識日本漫畫家伊藤潤二的作品。體驗館是商業活動,而看漫畫的體驗則為個人的理解與感受,跟看畫作、讀文學作品的本質沒兩樣。漫畫看茯O商品,但承載茠滿A同樣是不能複製的創作者意志,台灣國立中興大學任教全球流行文化的台文所優聘副教授兼所長、台文學程主任陳國偉表示,漫畫是貼近民眾、與人親近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台灣,有教師甚至會用來作國文課教材。

複製的是商品 創意沒法複製

著名詩人顧城曾說「過多的複製就會貶值,這規律包括貨幣和語言」,要保有原創的價值,創意沒法被複製,但商品可以。陳國偉解釋,流行文化是指為了商業目的而製造出來的產物,「它們本身源自傳播媒介,例如電影、漫畫」,這些媒介可以延伸至周邊商品、相關的商業活動,都是流行文化之一,但它們並非只為商業價值存在,「所有創作一開始都是為了要被人看見,於是需要找發表的平台、傳播的方式,漫畫是其中一種能被人看見的媒介」。他稱漫畫與文學在本質上相近,文學需要把字寫在稿上,漫畫是將圖畫在稿上(且要加上文字對白等),呈現形式不同,卻同樣需要如紙本、網絡等刊載平台。

漫畫雖像電影以視覺為先,但又不像電影拍攝,各細節清楚明白地表現出來,而這種游走於文學、電影之間的特別之處,正是漫畫吸引人的地方。陳國偉說:「有許多留白想像的空間。」既有圖像的表達,但並不過於仔細;亦有文字的描述,令讀者的想像不至天馬行空。讀書要看字才算得上讀書,看漫畫其實也能讀書,陳國偉舉中國漫畫之父豐子愷的作品為例,其作品既畫漫畫也寫文學,有它的可讀性;知名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創作的《莊子說》等一系列中國哲學經典漫畫,也是他的教師朋友任教中學所用的教材。

以圖為先 以圖入文

純文字還是有圖有字更引人入勝?閱讀順序是先圖後字,還是先字後圖?嘴婸﹞ㄐA讀者的身體卻很誠實——先圖後字還是佔多數,這跟讀者是否「文青」無關,而是時代轉變的必然結果。漫畫另一個特色,是可以成為通往文學領域的橋樑,陳國偉說:「就是以漫畫來吸引大眾,先從圖入手,再吸引人看字。」像看中國哲學經典,看漫畫還是比純文字受歡迎。這正是他所說,更為貼近大眾的表現形式,尤其在「視覺文明」的時代——即借助視覺經驗來理解信息的文化主導方式,視覺文明,也可理解為視覺文化。

來到2021年,陳國偉認為視覺文化愈來愈重要,「IG、facebook的內容,圖像比文字更受歡迎是事實。而漫畫就是可以從圖像吸引閱讀文字的其中一種受歡迎媒介」。雖然漫畫受歡迎,卻會令某些人苦惱,他稱部分學者看不懂漫畫,「因為漫畫分一格格,沒有標示閱讀順序,不知從何讀起。但看漫畫的樂趣,就正正在想像每格漫畫之間的連貫畫面」。若然閱讀文字是一種理解能力的訓練,看漫畫又何嘗不是?

職人精神——漫畫是「手工藝」?

全球各地都有出版漫畫,也有創作漫畫的人,但論到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及人物,非日本及日本人莫屬。好漫畫既要能夠展現漫畫家的畫功,又要具創意,兼承載吸引、打動讀者的內容。陳國偉指漫畫創作體現了日本的「職人精神」,日本人以「職人」(Shokunin)稱呼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昔日主要稱傳統手工業者,現時掌握尖端技術的製造業者也會被稱為「職人」;而「職人精神」就是指手工藝者在職業中精益求益、追求更高技術的專業態度。

漫畫創作也屬「手藝」之一,在香港漫畫被看成是「公仔書」、難登大雅之堂的時代已過去,陳國偉說:「2003年以後,漫畫在全球流行文化的地位已經提升,像羅浮宮博物館也有『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劃。」2003年羅浮宮邀請世界各地漫畫家以羅浮宮為主題的創作計畫「BD Louvre」,參與漫畫家中,本地漫畫家利志達也榜上有名,畫出了作品《蟾宮事變》。殿堂級的美術館給「漫畫」這創作表現形式給予肯定。

看漫畫學做人

漫畫題材多元,風格多樣,涉及的內容雖然非全都正面,但仍有不少引人反思的作品。像伊藤潤二的漫畫,Ellie表示若不是看了作品,是不會籌辦體驗館,「詭異」是伊藤作品的風格,「人性」是她看漫畫時看到的主題,「看《至死不渝的愛》時,我真的有學到從他人角度去理解事物。看完漫畫後,有次我因病去看醫生,此事給朋友正在讀醫的兒子知道,他便一副醫生口琚B很專業的樣子跟我說這說那」。她直言若在從前,一定會當場表示不滿,會認為朋友兒子在逞威風、顯露自己的厲害,「但因為(伊藤的)漫畫刻畫年輕人的心態很仔細,讓我也能多了解。(我)沒有罵他,反而在想,他可能只是很熱心,急於想將所學的知識告訴自己,幫助自己」。

陳國偉說,日本漫畫大多以青少年為主要閱讀對象,多畫夢想、人際關係等題材,主題多能引起青少年共鳴,對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為我在大學任教,學生看什麼漫畫較自由,沒有什麼限制。高中其實也有能力接受主題更廣泛的漫畫作出思考,以我所知,有些(台灣)老師也會用《海賊王》為教材」。如果上課的教科書是漫畫,大家會不會更願意上課?

■漫畫推介

日本漫畫相信大家不會少看,比起流行漫畫,也有一些專業推介。陳國偉推薦其中一部有趣的漫畫,是清水茜的《工作細胞》,漫畫將人體細胞擬人化,講述細胞日常,讀者能從中學習人體的奧妙。漫畫後來改編成動畫,正在串流平台上架。珍珠奶茶從台灣紅出國際,烏龍茶是其中一款受歡迎的茶底,台灣漫畫家張季雅的《異人茶跡:淡水1865》就以令烏龍茶在台灣發揚光大的李春生為主角,道出關於烏龍茶的故事。

文:鄭惠霞

圖:朱安妮、網上圖片、Netflix提供

[語文同樂 第531期]

更多教育
浮城絮語.《魷魚遊戲》︰沒法反抗的殘酷賽局
【明報專訊】韓劇《魷魚遊戲》故事堥S有「魷魚」,事實上也沒有「遊戲」,只有一場又一場生死賭博,講究的不是鬥智鬥力,而是誰能在殘酷的生存賽局中... 詳情
閱讀篇章:〈果實〉——學生示例分析
【明報專訊】●題目 「果實」雖是平常事物,卻可以引起聯想,或牽動思緒,又或啟發思考。試以「果實」為題,就個人體會寫作文章一篇。 ... 詳情
校園尺牘:反對舊街市活化方案(評論)
【明報專訊】亂活化無益社區 真建設有助村民 近日官方提出將馬頭角下村有近八十年歷史的舊街市活化成為單車博物館方案,本關注組基於過往眾多... 詳情
閱讀文言:好聽有什麼用?
【明報專訊】甲骨文「樂」寫作(見圖文),上面有兩條「絲」,是為琴弦;下面是「木」,是為琴身。「樂」是木琴的象形。外在音樂能表現內在的情緒,於... 詳情
閱讀文言:實戰篇
【明報專訊】(1) 「謳癸之謳」與「射稽之謳」有哪些共同點: (1)行者止觀 (2)築者不倦 (3)有助築城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