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18
    星期五

閱讀篇章:〈考試的傳說〉——潘步釗

[2022.11.18] 發表
(smolaw11@iStockphoto)
(匯智出版提供)

【明報專訊】一

1. 傳說我人生的第一次考試,是交空卷的。

2. 為甚麼是傳說?因為那是媽媽在我長大後告訴我的,完全是口述歷史,難免有很大的存疑成分。 故事的文本很簡單:學前時代,家堳亶h窮,所以媽媽沒有送我進幼稚園,只是把我留在家堙A親自教我認字。要鄭重申明:那是貧窮,不是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到了升讀小學的時候,要考入學試。媽媽說:那時主考老師給你試卷,時間完了你就把卷交回給他,上面甚麼也沒有答。原來因為沒有上幼稚園,所以紙筆考試,對於我是人生從未有的經驗,根本不知道要做甚麼。你的老師很好,於是改為口試,逐道試題用說話來問你,結果你每條都懂得答案,就被取錄了。媽媽在很多年後,仍然由衷地感謝我這位小學老師。

3. 我向來在公開試成績中等,驚濤駭浪,再萬轉千迴,才取得學位。朋友取笑我說,原來你不擅長考試,是童年陰影。我聳聳肩,反正這些都是母親說的故事,於我疑幻疑真,不過我記得這老師姓甄,二年級時,曾看穿我每次交給她的勞作家課,都是由二哥代勞,便下令我在上美勞課的日子留堂,坐在教員室她的教師桌旁完成。於是每逢星期三,媽媽在學校門口等我,同學都回家了,我做好勞作功課,落寞孤獨地走出校門,隨荈媽回家。那時候,我覺得老師未免太認真,也不認為懂得做這些勞作手工,對人生有甚麼重要。或者與此同時,某些奇妙的觀念,也在暗暗滋長,例如「一人做事一人當」,連累了媽媽,我確是到現在仍然有點歉愧。

4. 這樣的日子已經飄得很遠,七十年代初,那應該是人人自危、人人色變的政治歲月。爸媽哥姐都生活在艱難貧困的日子中,我一個懵懂孩童的瑣事,如何嵌入舉家生計的厚厚回憶中。不過,我還是很感謝甄老師,雖然除了男性化的外形,略帶沙啞的聲線,我已經再留不下對她的任何印象。說到底,她為我進行了人生第一場學術評考,而且取得成功,予我數十年來,在考場並不常有的公道評價。最重要的,當然是她取錄了我,開展了我的小學生涯。

5. 考試在古代叫科舉,是中國的重大發明。梁實秋在〈談考試〉文中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英國的卡賴爾在他的《英雄與英雄崇拜》奡膳S別指出,中國的考試制度,作為選拔人才的方法,實在太高明了。所謂政治學,其要義之一即是如何把優秀的分子選拔出來放在社會的上層。中國的考試方法,由他看來,是最聰明的方法。照例,外國人說我們的好話,聽來特別順耳,不妨引來自我陶醉一下。平心而論,考試就和選舉一樣,屬於「必須的罪惡」一類,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之前,考試還是不可廢的。

6. 真的,我們討厭考試,害怕考試,也無法不經歷考試。「必須的罪惡」,一針見血說出其中優劣互依的真實。考試就如踢足球要射十二碼分勝負的制度,你說它不公平、靠運氣、折磨球員,再多的批評,可是數十年來,我們就是想不到取代它的方法。這種說它不好,卻沒有比它更好的事物制度,在人類社會觸目皆是:法律、婚姻、甚至民主制度也如是。我們社會今天要篩選人才,社會階層轉移流動等,除了考試,似乎沒有更公平的方法。

7. 不過考試在今天,有一種學術性味道濃重一些的稱謂,叫評估。嚴格地說,這種說法的概念比考試寬廣,講究多元和對學習的回饋,也更富有時代意義。至少這是相對於舊社會的說法,減少了決勝千里的人生成敗色彩。的確,我們總不會聽到有古代書生帶茼磎n,在渡頭的楊柳樹旁,跟妻子離別時說:我上京接受評估,你要等我。相對於考試或科舉,評估的某種意義,正也在說得客觀模糊,失去從來的對錯分明、成敗立判。

8. 古人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了科舉,社會階層才有了升降機,現代人說隔代貧窮最可怕,科舉就是一帖解救的良方。文章憎命,對於與考試無緣的人,科舉就變得像沒有窗戶門口的房子,進不去就是進不去。這樣的故事從來都有,不分古今,《儒林外史》的 「范進中舉」,大家耳熟能詳,另一本古典小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中有〈葉生〉故事,寫葉生懷才不遇,科舉落第,竟致死後離魂,可見其積憤憂鬱。蒲松齡平生也是為科舉所欺,早歲在縣、府、道諸試中,均考取首名,中秀才,可是後來在鄉試卻一直不第,以教書和出任幕僚過活。如此不得意的人生,蒲松齡當然要借文章抒洩一下,先是葉生自云:「是殆有命,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願亦足矣。」再以異史氏身份慨嘆:「一落孫山之外,則文章之處處皆疵。」蒲松齡在書中寫了很多書生的故事,不過葉生的淒涼黯淡,最是作者曲傳之音。古人為科場所欺,傷心薄命,也實在叫人慨嘆。

9. 這年頭考試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雄踞香港教育路上,當道不豫的仍然是揶揄「求學不是求分數」的態度,人人理直氣壯,稍持異見的,就被視作偽善或犬儒腐見。設計課程,推動教育,都必須照顧這種考試的「倒流效應」。唐代詩賦取士,結果唐詩大倡;北宋歐陽修主持科舉,唐宋古文運動遂得以完成;明清八股文是考場求售的必須文體,於是大盛於明清兩代。數年前,為了推動中學生的文學創作,課程策劃者將文學創作結合校本評核,要求學生嘗試寫詩作小說,又與公開試分數掛u,產生的仍是相同的作用。

10. 無論你堅守「求學不是不分數」,還是你認為「分數等於一切」,我都建議大家彼此尊重。教學理論上言,考試有很多功能,的確是「必須的罪惡」,也是公平的使者,明刀明槍,最公平不過。考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和婚姻家庭、事業、嗜好消遣,甚至交朋結友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態度和選擇,最重要是「願賭服輸」,像葉生如此蚨簻鴞W,就要有因此積憤而亡的準備;你若選擇笑傲考場,則更需具備處處碰壁的氣魄胸襟。我平生不擅考試,特別是公開試,多年來,苦頭和白眼都嘗過不少,卻從未因此懷疑過自己的才智聰明。不要說道德風義,即使才華學問,原就昭昭展示在氣度言談、舉手投足之間。一夜青燈,半生黃卷,學問和學歷當然都自在心中。康熙十九年(1680),四十歲的蒲松齡寫成《聊齋志異》,我們今天仍然津津樂道,一再為作者投注其中的心思才力而傾倒,可是誰會記住——這一年,誰當了新科狀元。

11. 對於公開試,要有一種若即若離的相處,它才成為推動你人生的正面動力。視若輕塵,當然影響了前途;過分執荂A困人亦自困。科名不比金錢,不要以為將它牢牢死抱在懷中,就是真正的擁有,卻不知它早已從你交纏的雙臂中溜走,而且愈行愈遠,終有一天,成為你生命中遙遠的傳說。

■散文出處

《美哉少年》

作者:潘步釗

出版社:匯智出版

簡介:這是潘步釗繼2002年的《邯鄲記》、相隔8年後的散文結集,文集收錄了24篇文章,題材內容包括社會時事,以至個人生活中所思所感。潘步釗的散文情感真摯而敏感睿智,描寫細膩,運用的語言流暢雅麗,又能出入現代與古典之間,形成獨特的情味和風格。

顧問教師:黃慧琦

圖:smolaw11@iStockphoto

鳴謝:匯智出版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06期]

更多教育
閱讀篇章
【明報專訊】■題目 1. 本文以什麼方法起筆?(2分) A. 設下懸念,吸引讀者 B. 開門見山,下筆立論 C. 記... 詳情
閱讀篇章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1. C 2. (i)正確 (ii)錯誤 3. (見附圖) 4. (i)明喻 (ii)三者皆非 ... 詳情
妙文精點:送禮小箋
【明報專訊】送禮是常見的社交活動,但禮物附以小啟,說明禮物的特質及其可愛之處,又是物質以外予人的一種精神享受。本篇就是南朝梁文學家劉峻奉贈鮮... 詳情
字遊打卡:舒巷城的柴發加廣場
【明報專訊】大多數海員都有這樣的經驗:想家。 但回到岸,回到家,失業,往往是長期的失業。又想起海,想起船。海沒有感情,船沒有感情,人卻... 詳情
時事中文:橫行餐桌上
【明報專訊】踏入農曆10月,是吃大閘蟹的好時節。 產自江蘇的大閘蟹,以膏滿黃肥、蟹肉鮮甜聞名,最受港人歡迎。原來香港有養殖場出產本地大...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