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病人換錯心 裁死於自然

[2017.03.20] 發表
死者丈夫(前)於庭外表示,「死於自然」的判決是意料之內。
范瑜茵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瑪麗醫院醫生2013年5月為A+血型的心臟衰竭女病人做換心手術,但心臟血型為AB+,病人逾半年後因肺炎病逝。死因庭3月9日裁定女病人死於自然,錯配血型是前線醫護的無心錯誤。女病人丈夫於庭外表示結果是意料之內。

女病人袁惠芬(59歲)的主診醫生、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部門主管范瑜茵承認,當時知道袁的血型與捐贈者不琣X,不過認為袁當時的情G是「隨時會死」,強調換心是唯一可救她的辦法,最終仍安排袁接受手術。范瑜茵於庭上為沒有翻查確認致歉。

手術期間主管知出錯 已不能「返轉頭」

而負責移植手術的瑪麗心胸外科主管區永谷則稱,手術時突然接到范的緊急電話,告知袁的血型與捐贈者不琣X。區表示袁的有問題心臟已移出體外近30分鐘,「諗鰲X秒,同自己講個器官都唔可以返轉頭」,於是決定繼續手術,並思考如何應對排斥。區於手術後已即時通知袁的家人錯配血型,稱若出現排斥或導致器官衰竭和即時死亡。為顧及袁的心理和精神狀G,院方至6月中才向袁解釋血型錯配事件,她當時情緒穩定。

官指醫護工作忙碌 屬無心錯誤

死因裁判官嚴舜儀在裁決時表示,病人心臟功能轉差,被列為器官移植名單上最緊急級別,范瑜茵更明言袁若不移植心臟便會死亡,因此才會安排她換心。嚴官指出,當時前線醫護除日常工作外,亦要兼任移植聯絡工作,一心二用致無心錯誤,才未有處理血型不同的問題,加上手術後女病人的心臟功能曾逐步回復,惟因服用抗排斥藥致免疫力下降,最終霉菌入肺致死,裁定女病人死於自然。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裁決合理,但不代表醫護人員在醫療過程中沒出錯,不希望日後再有同樣事件發生。彭又認同心臟移植程序複雜,而人手缺乏,過程中難免有失誤,且兩名涉事醫生事後已公開道歉,他對兩名醫生坦白認錯的態度表示尊敬。

■知識增益

公院人手流失量趨嚴重

近年香港發生多宗醫療事故,包括:

威爾斯親王醫院:2016年醫護人員未及早察覺孕婦胎盤剝落及胎兒失去心跳,最後該初生嬰兒因缺氧,出生後3日死亡

伊利沙伯醫院:2017年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認錯左右,為一名右頭顱內動脈血管瘤出血的女病人開了左腦頭骨

將軍澳醫院:2017年一名92歲男病人接受白內障切除手術後,眼部感染肺炎鏈球菌,需要摘除眼球

醫管局年報顯示,2015/16年度共聘用約6000名醫生及2.4萬多名護士。而按食物及衛生局推算,2026年醫護人手緊絀進一步惡化,醫科及護士畢業生須全數投身醫管局,方有望填補流失人手的數量。

2026年畢業生須全入職公院方可填補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吳志豪認為公營醫療體系人手緊張源於資源不足,特別是臨H及病理科醫生人手,市民日後求醫或需輪候更長時間。醫管局的護理深造學院主管黃玉銀表示,學院本年度辦師資培訓課程,培訓負責「帶教」的資深護師,料課程會涉較高風險及常做的基本護理程序,如派藥、防止病人跌倒等。黃稱醫管局於2002年起設有恆常計劃,由病房同事「帶教」新護士,惟病人情G愈來愈複雜,且年資淺護士比例增,負責「帶教」的護士工作變得繁重,設額外人手跟進可改善服務,學院亦正就此計劃檢討。

醫管局則表示,正以特別酬金計劃增聘醫護人手及聘用兼職醫護,亦會重新聘請將退休或約滿的現職醫生護士、專職醫療職系人手等。該局正改善工作環境及增聘病房文員及助理,協助護士處理文書及照顧病人工作,以減輕護士的工作量。另外亦增加前線護士晉升及培訓機會等。

換錯心手術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女病人的死亡牽涉哪些原因?

建議答案:

.醫護人員人為疏忽:醫生為A+血型的心臟衰竭女病人換了AB+血型的心臟,明知血型不琣X,仍安排病人做手術,有可能造成病人器官排斥致死

.醫院人手不足:前線醫護除了日常工作,亦要兼任器官移植聯絡工作,工作忙碌、一心二用致犯下無心錯誤

.自然因素:服用抗排斥藥致免疫力下降,最終霉菌入肺致死

◆延伸回應題

2.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增加醫科生學額能有效提升本港公立醫院服務質素」?

建議答案:

「認同」的論點可包括:

.減少醫療事故:增加醫科生學額能增加醫護人員的人手,分擔他們的工作量,減低他們因要一心多用、工作壓力大或缺乏休息時間而斷錯症或疏忽照顧病人等醫療事故,從而提升本港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

.縮短病人輪候時間:現時大部分非緊急病症在公立醫院都無法得到即時治療,增加醫護人手可有效減少病人輪候時間,讓病人可盡快接受治療,對部分病情會快速惡化和患上精神病或情緒病的病人尤其重要,有效提升本港公立醫院服務質素

「不認同」的論點可包括:

.醫科生學額過多致醫生質素參差:醫護知識複雜深奧,對醫科生的要求極高,若大幅增加學額或會引致把關不嚴,可能令醫生質素不升反降

.配套不足:除醫護人手緊絀,本港的醫療系統仍有眾多配套上的不足,如病H、病房、醫院、手術室等數量不足,若只增加醫護人員而沒有增設配套,對提高醫護質素的作用亦有限

.醫科畢業生或流向私營:公立醫院的工作量往往較私院為重,薪金福利亦普遍較差,不少公立醫院醫生都在工作數年後流向私院,即使增加醫科生學額,可能亦只是為私營醫院訓練人才,不足以彌補公立醫院服務流失的人手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更多教育
Data解密:「汽水稅」救肥人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obesity)和超重(overweight)的主要成因是不良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全球肥胖流行率... 詳情
圖看天下:驗出禁藥 京奧舉重女選手獎牌遭褫奪
【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國際奧委會(IOC)使用新技術,大規模複檢2008年北京奧運及2012年倫敦奧運的選手尿液樣本,共8名運動員的樣... 詳情
綠色透視:智能手機不符可持續發展
【明報專訊】繁忙時間走進地鐵車廂,幾乎人人都是低頭族──玩手機遊戲、傳信息、瀏覽Instagram、買賣股票、看影片……十年前,很難想像手掌... 詳情
專題故事:假如有票選特首,我會投……
【明報專訊】3月26日(周日)就是特首選舉日,3名候選人曾俊華、林鄭月娥、胡國興勝負尚是未知之數,不過普選的時代未來臨,票選特首的重任繼續只... 詳情
英譯概念:Reform and opening-up(改革開放)
【明報專訊】In 1978, Deng Xiaoping(鄧小平), who was then a Chinese leader, prop...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