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穆斯林世俗派與激進派分歧令國家內政動盪。2011年埃及革命把總統穆巴拉克拉下台,穆斯林兄弟會等伊斯蘭主義者及其他右翼團體,與舊政權支持者、自由派、世俗化主義者等反對派之爭,令2013年埃及再度變天。圖為示威者得悉穆巴拉克下台後慶祝。
放大
 
2001年9月11日,來自蓋達組織的恐怖分子先後騎劫4架美國客機,造成美國本土最大型的恐怖襲擊「九一一事件」,約3000人遇難。蓋達組織又稱「基地組織」,與巴基斯坦塔利班(Tehrik-e-Taliban Pakistan)有聯繫,其核心思想是反西方文化衝擊,捍衛穆斯林世界。除了「九一一」,蓋達組織與1998年美國駐肯尼亞及坦桑尼亞大使館爆炸案、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等恐怖襲擊有關。
放大
 
2013年9月,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商場遭槍手闖入掃射,60多人死亡。「伊斯蘭青年運動」聲言發動襲擊是報復肯尼亞政府出兵索馬里,鎮壓包括該組織在內的反政府武裝分子,又威脅若肯尼亞不從索馬里撤軍,將在肯尼亞發動更多襲擊。圖為軍警在商場搜捕槍手,(圖4)為傷者等候救援。「伊斯蘭青年運動」是索馬里最大武裝組織,以推翻獲聯合國支持的索馬里過渡政府、在索馬里實施伊斯蘭律法為目標。部分成員近年趨極端,聲言要發動全球聖戰。該組織曾控制索馬里大片地區,並在根據地實行伊斯蘭律法,將平民斬首,又把女孩埋在沙中露出頭部,用石砸死。
放大
 
(圖4)
放大
 
今次肯尼亞襲擊疑由綽號「白寡婦」的2005年倫敦「7.7」炸彈襲擊案施襲者遺孀盧思韋特 (Samantha Lewthwaite)操控,她潛逃後輾轉成為「伊斯蘭青年運動」高層,參與多次恐襲。
放大
 
拉登
放大
 

其他新聞
國情透視﹕習近平為何重判薄熙來?
集師廣益﹕環境和衛生單元的必要
試題拆解﹕如何解決本港奶粉缺貨?
試題拆解﹕教師總評
當年今日﹕Foundation of the PRC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時事議題﹕恐怖主義 八大疑問

【明報專訊】東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大型商場早前發生持續4日的恐怖襲擊,武裝分子屠殺和挾持人質,逾60平民和6名保安人員死亡,近200人受傷,索馬里「伊斯蘭青年運動」(Al-Shabab,又稱「索馬里青年黨」)承認發動襲擊。

近年世界各地不時發生恐怖襲擊,究竟什麼是恐怖主義?它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就此綜合了八大疑問。

■疑問一

何謂「恐怖主義」?

簡單來說,恐怖主義指「以暴力手段威脅或傷害一般大眾以達成政治目的」。恐怖主義行動一般有4個特性﹕

1. 具有政治目的

2. 採取該行動者為非國家團體

3. 以隨機或無預警的方式對無辜平民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

4. 恐怖主義團體不受國際法及國際規範約束,行為難預測

■疑問二

所有伊斯蘭教徒都是激進分子?

不是。現代化為不同宗教帶來衝擊,對信仰虔誠的穆斯林(Muslim,泛指伊斯蘭教徒)亦如是。伊斯蘭社會對民主、自由、人權、兩性平等、婦女解放等「西方思想」,各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其中一個是像土耳其一樣「擁抱」西方文化。

(1)世俗化

土耳其可算是目前世上最寬容的穆斯林社會。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k)從1920年代就開始「世俗革命」,那時只有10%土耳其人能夠讀寫,世俗派對宗教採取控制行動,並給予女性權力。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土耳其人接受西方思想,與世界接軌,但沒有失去自己的信仰。

新華網指出,「土耳其是中東最早實現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其引入的西方式自由、民主等世俗體制一直被認為是土耳其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

(2)保守/激進派

但有不少伊斯蘭社會堅守伊斯蘭教義,認為西方文化正摧狳銇Е弇靋和社會基礎,故主張以暴力手段反擊,捍衛穆斯林文明。全球現代化進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輸出的價值觀,發揮重要影響力,故不少反對西方文明入侵的穆斯林將矛頭指向美國。

歷史上,宗教信仰很多時是戰爭爆發的原因。因歷史因素,伊斯蘭世界普遍有「反基督教」情結,穆斯林會針對以基督教為主的歐美國家亦可從中反映。伊斯蘭教條中,「聖戰」(Jihad)是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義務之一,意指「竭力奮爭」。

不過,除了極端原教旨主義者,絕大部分伊斯蘭教徒追求和平,崇尚暴力並非伊斯蘭教的本質。按宗教學者引述《古蘭經》一些章節,「聖戰」強調克制、寬容而非濫殺。而現今伊斯蘭激進武裝組織亦非伊斯蘭教主流。

■疑問三

為何伊斯蘭教常被人與恐怖主義連結?

並非所有恐怖襲擊都是由伊斯蘭教徒發動。但事實上,過去多次國際恐怖活動的策劃者都是伊斯蘭教徒,以伊斯蘭之名向西方國家發動恐擊,其中以拉登為首的蓋達組織(Al Qaeda)最惡名昭彰。台灣《天下雜誌》〈恐怖主義與伊斯蘭關係的再思考〉一文指出,自從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來,恐怖主義時常與伊斯蘭扯上關係,加上西方傳媒的渲染報道,蓋達組織似乎成為帶領伊斯蘭世界與西方抗衡的「共主」。

伊斯蘭恐襲例1﹕九一一事件

伊斯蘭恐襲例2﹕肯尼亞槍擊

■疑問四

除了宗教,有何因素催使恐怖分子發動襲擊?

並非所有恐怖襲擊都與宗教有關。例如愛爾蘭共和軍為獨立(主權)、朝鮮政府派遣特工以自殺式爆炸炸珥蜀鰽央C按恐怖主義者的訴求,可將其分為4類﹕

1. 以建國為目的

2. 宣揚左派革命思想

3. 宗教狂熱

4. 由國家資助

■疑問五

恐怖主義有何趨勢?

網絡科技發達,恐怖主義也有「全球化」的趨勢。「伊斯蘭青年運動」在網上透露,2013年9月的肯尼亞恐襲中,一大半槍手屬歐美國籍。學者分析,自從美國2006年12月支持埃塞俄比亞入侵索馬里,伊斯蘭青年運動就開始在外國招募新血壯大實力。

該組織透過個人接觸及Twitter等社交網,以利益、激發愛國情緒,從各地招攬約千名索馬里人及百計非索馬里裔的穆斯林,包括2012年6月肯尼亞蒙巴薩酒吧襲擊案的3名英籍疑犯。

另外,2004年蓋達組織開設針對女性的網上雜誌「聖戰之音」(Sawt al-Jihad),其他恐怖組織開始仿效,掀起透過互聯網招募「女死士」之風。這些網站常以支援團體作包裝,也有一些明目張膽提供恐怖主義訓練。索馬里近年就出現一些回教罩袍(burqa)女恐怖分子高調上街,巴基斯坦也有這些「罩袍女」恐怖分子。

■疑問六

伊斯蘭婦女為何成為恐怖組織新貴?

近年愈來愈多女性透過互聯網,被蓋達、塔利班,以至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之虎和俄羅斯的分離主義等極端組織招攬,那些組織正是覷準婦女少被懷疑和搜身,衣著也較易收藏武器,有利施襲。

專研究伊斯蘭組織的沙特國王大學胡沙班博士(Ali Khushaiban)指出,蓋達會利用女性面臨財政和個人問題的弱點,乘虛而入招攬她們。至於組織成員則常用宗教理由向女親人洗腦,告訴她們服從丈夫是服從真主的一部分,否則便會下地獄。更甚者,伊斯蘭社會視強姦案女受害者為家族之恥,蓋達會乘機提供選項,讓這些受害者「死得有價值」——成為人肉炸彈找西方人陪葬。

另一方面,加入恐怖組織亦有助傳統上地位低下的穆斯林婦女獲保護,某程度上免受自己人或外國士兵性侵犯。

不過,恐怖組織中仍有「男尊女卑」觀念,部分組織把自殺式襲擊描述為可上天堂的殉教行為,認為女性不配享此烈士「殊榮」,故鮮有安排她們做人肉炸彈。女成員在組織中主要擔任後勤,也負責蒐集捐款及游說為人母親或妻子者讓男親人加入「聖戰」。

■疑問七

恐怖主義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威脅世界和平

恐怖分子往往以無辜平民為襲擊目標,帶來人命傷亡,並招致武力反擊。例如美國為報九一一襲擊之仇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平民死傷逾10萬。

中東各國向來被視為恐怖分子的溫H,是次肯尼亞恐襲後,傳媒引述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2012年發表報告,警告從西非至北非再到東非,可能正在形成一條「不穩定之弧」。報告指近年在非洲發生的恐襲不僅手法愈來愈似蓋達,且彼此聯繫日趨緊密。一旦非洲西、北和東部恐怖組織合流,將成全球心腹大患。

•影響穆斯林形象

英國BBC於2013年6月一項調查顯示,逾四分之一18至24歲英國人不信任穆斯林。28%受訪者稱英國如果少一點穆斯林會更好;44%說穆斯林與其他英國人不能分享同一種價值觀;約60%認為穆斯林在英國公民心目中,是個負面形象。對此,2012年英政府成立的反對仇恨穆斯林的跨黨派工作小組表示,英國年輕人中對穆斯林存在的歧視令人擔憂,因為年輕人向來被認為比老一輩英國人開明。

調查還發現,雖然認同伊斯蘭是「平和的宗教」的受訪者比不認同的多,但只有29%受訪者認為,穆斯林採取了足夠的努力在他們的社區內打擊恐怖主義;26%把英國存在的「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歸咎於海外的恐怖組織。該工作小組認為,英國媒體對伊斯蘭教持續不斷的負面報道,正在改變人們的觀點。

英國衛生部正在評估,醫生、護士因宗教原因在工作時戴面紗蒙住整張臉,會否影響醫護人員與病者之間妥當的面對面接觸。而在法國,2011年已下令伊斯蘭婦女不得在公共場合戴遮蓋整個臉部的伊斯蘭頭巾,違者會被罰款及監禁。

■疑問八

國際社會如何回應恐怖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認為,「反恐」是維持世界和平的途徑。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發動反恐戰爭「自衛」,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右圖)。2011年5月,藏身巴基斯坦的蓋達首腦拉登被美軍擊斃,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美國展開反恐戰以來最大勝利。

•國際反恐條約

其實,九一一事件前,國際社會已就反恐制定不少條約,如1997年的《制止恐怖主義爆炸事件的國際公約》、1999年的《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2005年又制訂《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鼓勵防止恐怖襲擊的信息交流、刑事調查和引渡程序上的國際合作等。2013年4月美國波士頓馬拉松連環炸彈襲擊案,俄羅斯便曾提供線報予美國,指兩名車臣裔疑犯中,其一是「極端伊斯蘭信仰的忠實信徒」,懷疑他計劃前往俄羅斯加入地下組織參與恐怖活動,要求美方協助調查。

•反恐演習

國際間不時有針對恐怖襲擊的演習。2010年8月,美、俄兩大冷戰宿敵破天荒舉行聯合反恐演習,模擬客機遭恐怖分子騎劫,由兩國空軍出動戰機合力攔截。同年,中、俄及多個中亞國家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也在塔吉克境內展開反恐演習。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恐怖主義 八大疑問
時事議題﹕考考你
「文明衝突論」爭議
知識增益﹕世界各大宗教信仰人口
恐怖主義
時事議題﹕相關概念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