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葉尼塞語在17世紀(紅色斜線)與現代(紅色實心)的分佈顯示。說葉尼塞語的部族主要聚居在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但瀕臨滅絕。踏入20世紀後,仍然遺傳下來的兩個分支中,Yugh語已經滅絕,而愷語(Ket,也翻譯作愒語),只有大概200人會說。
放大
 

其他新聞
七種語言對照多共通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社區新聞 [昔日明報]
 華人與原住民淵源深厚
學者證實彼此語言相近

加拿大真相及和解委員會(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of Canada)今年選擇在溫哥華舉辦一系列活動,就原住民先前在寄宿學校內的遭遇提供申訴機會,希望可以藉此促進和解。不僅與加拿大公眾作出互動,而且特別邀請一些華裔作出交流,互相陳述各自在加拿大維權經驗。擺在加拿大華裔面前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究竟如何與原住民構築關係?本報記者陳志強

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首先弄清楚北美原住民先祖從亞洲大陸踏入美洲之前,是否與華人的先祖毫不相干?還是冰河時期結束之後一萬二千年,華人才因為移民的關係與原住民第一次相遇?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華人與原住民的關係,也關係到華人如何在加拿大自我定位。

其實在學術界中,已經有學者在研究,華人先祖與北美原住民先祖同源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華人與北美洲說納德內語(Na-Dene)的原住民在文化上、甚至是血緣上,存在宗親關係。

納德內語與漢語雷同非巧合

早在一百年前,便有語言學者指出,華語與美洲原住民三大語系中的納德內語有太多相近的地方,不可能是巧合,並提出兩種語言來自同一個源頭的理論。

被視作現代語言學開山奠基人之一的薩皮爾(Edward Sapir)(1884–1939年),早在100年前,便提出漢語與納德內語可能同源的理論。

他在1921年寫道:「假若我所掌握到的Nadene與Indo-Chinese(註:漢藏語系的舊稱)兩種語言之間的語素(morphological)與語彙(lexical)資料只是一種『巧合』,則上帝創造地球上所有東西都只是一場巧合。」

當然要充分證明這一理論,必須首先證明漢人的先祖,起碼是漢人先祖其中一個分支,曾經在西伯利亞棲息,並將這一語言帶入北美洲。但薩皮爾這一理論出現之前的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其後是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的熱戰,再後是美蘇陣營長期對抗的冷戰,學者要到西伯利亞研究當地語言根本無從說起。

同源在2008年獲證明

這一理論也只能擱置一旁,直至2008年,才出現突破。2008年,美國語言學家瓦捷達(Edward Vajda)在阿拉斯加一個語言學研討會Dene-Yeniseic Symposium之上,發表長達10年研究的成果,羅列出大量語素以及文法上的證據,力證居住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Yenisei River)的一種少為人知的原住民語言葉尼塞語(Yeniseian),與北美洲納德內語來自同一源頭。瓦捷達的理論不僅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得到一群語言學家的唱和。

葉尼塞語成為聯繫漢語與北美洲原住民語言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華語與北美洲納德內語來自同一源頭,華人與原住民在文化上,甚至血緣上的關聯已呼之欲出。

 
 
今日相關新聞
華人與原住民淵源深厚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